但即使已经有了一处工厂,但毕竟要供给三个地方,直到现在,也不过是把临州城的主路铺了一下,其他地方依然在等。
再说就算路修完了,水泥还能用来盖房子,总之不会嫌产量多的。
更不用说,工厂本身就能增加不少就业岗位。
虽说这个新厂按理是属于银州的,不过银州现在连州城都没影,就算修好了,既没有土地也没有百姓,能管的地方也有限,在那边发展起来之前,多出来的水泥自然要供给别处。
而新的水泥厂,也吸引来了另一批人的视线。
那就是胡人部落。
不过这是陆裳一开始就预料到的。临州和山部直部合作建厂之后,这些小部落也动了心,一直在跟师无命那边接触,不过这事太麻烦,进展一直不大。
陆裳来之前,就已经了解到了这一点,自然不会没有一点想法。
银州城最缺的是什么?自然是人口。这些部落本来也是散居在这附近,若是能够迁入城中,这不就是现成的人口吗?
而且这些胡人虽然不会耕作,但是放牧养殖却是一把好手。虽然大越目前可以从草原进口这些东西,但若能有自己的牧场,自然不会是坏事。
有人口,有商品,就有了基本盘,之后再给予一些政策优惠,自然能够吸引来更多的人前来定居,不断发展壮大。
如此,这里才会成为“大越的银州”。
但陆裳是打算等建城的事开始了,再去找他们的。谁知这些胡人比她想的更加敏锐,水泥厂才建起来,他们就自己跑来了。陆裳自然也不跟他们客气,先招募了一批建城的工人。
自己修建起来的城池感情更深,也是让他们提前接触一下大越的士兵和百姓,为以后的共同生活打基础。
……
银州城的基础建设如火如荼,而在京城,构建神话体系的事一经登报,立刻就得到了热烈广泛的关注。信仰这种东西,与所有人息息相关,谁还没听过几个神仙的故事呢?
而相较于从小读者“子不语怪力乱神”长大的读书人,反倒是普通百姓对这些事更加热衷,也议论得更多。
听严意说,邮政局那边,最近有不少不识字的人去找代写信件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帮忙记下当地的民间传说,寄到报社,由此可见此事的热度。
就是在这种全民议论的热度之中,袁嘉的《众神记》第一卷 《天庭》开始连载。
这一卷讲的是天庭设立前后的故事,其中自然有男女两位主角,男主角是一缕先天东华之气化生的东王公,女主角便是昆仑之主西王母,明面上是讲男女主如何设立天庭统御诸神,但实际上要讲的是他们的神仙爱情。
所以在反复考虑之后,袁嘉还是将之登载在了《女报》上。
好在这并没有影响它的受众,毕竟在这卷提纲挈领的故事之中,梳理了古往今来的诸多神灵,为他们的身份来历找到了各自的注脚,自然也引起了许多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的议论。几乎每一份报纸上,都会刊登关于它的研究和评论。
无论赞成还是反对,都只是为它增加热度。
其实这段时间,各大报纸都收到了一些投稿作品,不过很显然,跟《众神记》比起来,这些故事还是太单薄了,需要更多的整理和完善。再加上袁嘉暗地里推动,所以至今没有任何一份报纸刊载出其他的文章,也让《众神记》独揽所有的热度。
直到第一卷 连载过半,大部分的设定都已经抛出来之后,其他经过修改的作品,才终于登上报纸,与读者见面。
毫无疑问,这些文章都借用了袁嘉费尽心思搭建的框架,自然而然,他们的故事之中,也难免会有东王公和西王母客串一下——不过这时,他们在民间已经有了新的称呼:天帝和天后。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的故事之中,西王母虽然与东王公相应,是一对夫妻,但实际上,她本人的形象,却是一位雍容典雅、雄才大略的女帝。
为此袁嘉甚至不惜浪费了整整一个版面,刊印出了东王公和西王母的画像。——由皇帝亲手所绘,与他和皇后本人的形象不说十分相似,至少也有七分。
最重要的是,这两张画像是彩色的!
虽然大越早就已经有了彩色的颜料,很多工笔画都会用,可是印刷出彩色的画像,却还是头一次。其实别说彩色了,就是黑白的画,目前的印刷品上也比较少,主要是很难印得清晰,油墨容易混在一起,变成黑乎乎的一团,还不如不印。
目前只有编修馆旗下出品的书籍,才会有印刷清晰的各种图像。
这门技术还是工部帮忙改进的,当初编修馆与工部和做,要印一套百工技艺的工具书,但是这些书里图纸太多了,为了能够将之印出来,两边一起攻克了这个技术难关,还没有流传到外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