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带着全家脱贫(69)
别人拿着两尺红布,带着新襁褓过来就接走了,从此以后,生死不知,杳无音信。
“那爹说的……你怎么看?”李芳舒试探问。
“急什么?我们跟着政策来,小宝还小。”王云山说,他也算是多经历了一遭,世事无常,他就觉得有孩子就挺好的了。
“可……”李芳舒想起来二姐去世的两个儿子,有些犹豫的说出口:“他们说,人必须得有个儿子。”
“没儿子就不能活了?”王云山反驳,“你放心,在我这里,最起码在我们家,我希望儿子女儿都一样。”
“再说了,你忍心为了生儿子把女儿送走?”王云山不会同意这件事,他面色带着一分严肃。
李芳舒设想一下,现在有人想要抱走她可爱嘴甜的小宝,猛烈的摇了摇头:“不可能。”
这话一出,王云山才笑了,他转过身对妻子说:“孩子是做父母身上割下来的一块肉,别一直让别人左右我们的思想。”
李芳舒轻松的笑了。
她嗯了声,心里放下了介怀。
谁说一定要有个男孩的?何必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孩子大了,四十几岁就能退下来少操心了,难道她们头发花白的时候还得为孩子上大学而操心吗?
这里的人,十户人家有三四户,生孩子生了一辈子,儿子十岁的时候,最大的女儿已经生了外孙,他们的双鬓斑白,为了儿子还得再奋斗二十年。
那些女人也早早的患上了妇科病。在王云山的潜移默化下,李芳舒真的觉得这是个不划算的买卖,累死自己成全别人的事,还是少做。
“何止是成全别人?人家还不指望你生他呢。”王云山说,这里往后几十年,他就没有见过几个成才的男孩。
最后还得怪父母,明明把他们生了下来却没有教育好,只知道溺爱。
“杨老六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王云山说,“从小到大打父母习惯了,谁不知道他?”
谁又在他面前说他不孝,人家老爸老妈甘愿服务,不容人质疑。
一把年纪丢失了父母为其奔忙的铁饭碗,失去了保障生活在城市里一点专业技能都没有,只能是靠天吃饭。
估计那当科长的爸知道这件事,得气的活过来。辛辛苦苦把儿子的工作安置在老家的县城,让他不用跟着自己去远地方吃苦,未曾想到,做好了一切准备其实也是给他们的未来埋了大坑。
第40章 探索
王云山在前几年的探索中,掌握了一定的经验,很快就摸出来门道,在他的投资和建议下,砖厂每个月的生意又多了十几笔。
他专门去找帮扶企业的农村信用社借了一笔钱,又买了两辆车,砖厂整日里进进出出有六辆车载着他们全村人的希望去往隔壁市区,甚至去了隔壁的隔壁,那里矿产资源丰富,比这边富了两到三倍,村民们买起红砖来特别大方。
王云山有一次甚至专门派了四辆车为一家农户带过去,听说他们家要建造的房子足足有五层楼。
只是在老家,这生意还得多靠那些走南闯北的外乡人在中间牵线搭桥。
王云山和他们混得熟了,也早早知道有这么个地方,大家正因暴富而疯狂消费,而对于庄稼人来说最体面的就是老屋的芳子,修的越气派越大,再挂上“某宅”的门牌,黑色木制的大门一关,可不让子孙在这里长了份面子。
王云山起初提出去那开展生意,厂长首先不同意,在他的记忆里,那里惯有那些什么土匪窝子,哪怕已经处理了,还是刁民一群,好赌博的人杀疯了眼闹出人命都有可能,在他眼里,这门生意太冒险。
王云山说服了他,这里沿线都有柏油公路,安全系数高,还有那车队的几个小伙子在这里有熟人,不会出什么事。
人家能看得上你这一车砖嘛,火车把煤带出去,运回去的都是钱,走在村子里,十户人家有一户就是真正家里有矿的,这点小钱他们还真的不放在眼里。
这话说到了厂长心坎上,王云山在第一次尝试过去以后,又组织人多挖了两处土窑,老板计划着两年内就要走,默默开始分权,王云山在砖厂里越来越有话语权。
直到这时候,大家才知道,王云山就是那个一直不谋面的神秘的副厂长。
村里炸开了锅,都说王老爹命好,生了个好儿子,每天不用干活,睡着都能挣钱。
“人家和我们可不一样了,听说他们顿顿吃的是鸡鸭鱼肉,早餐要干掉两碗羊肉泡馍,中午吃的是肥的流油的肉夹馍。管够!”
“王云山现在是厂长了,日子肯定过得不一样了。”
“我要是厂长,顿顿都吃水盆羊肉,肉多粉条少,还要尽捡着那山羊腿上的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