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带着全家脱贫(29)
王云山心里有数,细细把自己的想法给妻子说了。
李芳舒还是有些顾虑:“要不,你在这附近的卖,我拿一些回老家。”
王云山可不依:“不行不行,你走了我怎么办?我们肯定是要一起的。”
“大白天的,瞎说什么呢。”李芳舒往窗口望了望,对面的丈夫嚼着饭不说话。
“你……就和表哥一起,相互照应着,好歹有个伴。”她有些脸红,王云山的话太直白了,说的她有些不好意思。
“本来就是嘛。这电子手表,附近肯定有人早早地拿出去卖了,我再在这卖,那就没有新鲜劲了。”
王云山铁了心要开拓老家的商路。
李芳舒又问:“这电子手表,我听你说,就是个小孩玩意,哪有那么多人买?”
王云山不认可:“怎么会?这手表我见过,大人也能用。”
“那你打算一块手表多少钱卖?”李芳舒说,“进价可不便宜。”
这话一问,王云山就更加有底了,他竖起手指。
李芳舒摇摇头:“六毛钱?我们回去路费就要四十五块钱。”
这一来一回的,赚的就剩下几块钱了。
王云山笑了:“我要卖六块钱。”
“六块钱?抢钱啊?白给我我都不要。”李芳舒没有那么乐观,要知道,六块钱的花销已经够一个小孩一学期的学费了。
王云山心知这电子手表带给老家人的轰动,也更加了解他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人们的消费水平。
“要他们花六块钱买一块电子表,肯定不可能。”
不过……
他抬头,看见妻子认同的点头,他凤眼笑得眯起来。
“我要是带到附近的县城市里甚至是省城卖呢?”很多干部都以有一块手表为傲,他们赚着几十块钱的工资,戴着上百元的手表,只觉得从里到外分外体面。
而王云山卖的这款表,只比他们热衷的电子表少了个金属外壳,他相信一定受人欢迎。
往小了说,他们买不起上百的手表,还不能买这一块几块钱的电子表?往大了说,那些戴着表的干部的妻子儿女,未尝不想要一件替代品。
王云山要的就是这个替代品,比市面上卖的手表便宜二十倍的价钱就能买到一个同样能够看时间的来自首都的“高科技”。
肯定有人捧场。
李芳舒默默咽下了嘴里的饭,她瞅着,丈夫这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没有在多说什么。
只手一伸:“拿来。”
“你要什么?”王云山有些纳闷。
“进货剩下的钱,我来保管。”李芳舒抱着胳膊。
“哦。”王云山从里衣口袋里掏出钱。
“进货的钱还没付清呢。”眼瞅着李芳舒就要全放在自己口袋里,王云山默默说。
李芳舒也干脆。
“给。”王云山默默收下。
王云山太理想,她总得给他们留一些回家的路费。
虽则,他们拿来的钱还有一百多。她已经决定,除非必要,不会再拿出来了。
“下午去进货的话,你要找表哥过去吗?”
“不了,不能耽误他上班。”
王云山说,他正吃着饭,用余光瞄了一眼已经坐在床边等着他吃完收拾的妻子。
“你先躺会,我吃完就收拾了。”他摸摸鼻子,母亲去世的早,他还不至于五谷不分,但是之前结婚后从来没有进厨房料理过。
哪怕是她有事外出,他也只会吃一些速食或者去外面吃。
不说做一桌美食了,这辈子他总能打打下手,不至于到最后生了手。
两口子过日子,互相扶持着才是。上辈子他可不知道,妻子做完农活回来还要料理四个大人三个小孩的饭,有多辛苦。
一辈子围着灶台转,穿上围裙脱下围裙,就这么过了一生。
第17章 买卖
H市江边的大桥是民国时期标准的建筑,它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而不变色,从桥下流出的江水直接汇入大海,江面湛蓝,见之使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是个不错的休假好去处。
正逢周日,春日里的微风和煦,不远处的空地上有一群孩子追着一个风筝嬉闹,王云山带着妻子在桥靠着空地的这头摆着摊子。
这是他们在这里摆摊的第五天,在她亲眼看到进价几毛钱的手表被王云山翻了将近十倍卖出去,李芳舒这段日子总算见识到了大城市的消费。
每天上午都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过来,他们或是送孩子去上学,或是带着孩子回家,又或者是巧合经过这里。无一例外地,都会在王云山这个桥头唯一一个不是买吃食的摊位驻足。
打听卖什么的,问完价格,有点的继续听夫妻二人将此物说的绝无仅有,有的直接掏出腰包就买,有的让孩子做决定是否要买,也有的直接拉着哭闹着的孩子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