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代替皇帝御驾亲征,用皇帝的仪仗规格也不算逾越,但几乎不会有皇帝这么做。
对许多皇帝而言,太子虽是储君,但也只是臣,是虎视眈眈盯着自己屁股底下龙椅的人。
康熙多次显示出将龙椅一半让给太子的举动,但那都是私下。
而现在,康熙让太子用了自己的仪仗,打出了“御驾亲征”的旗帜,正式将皇帝的权柄交给了太子。
之后,太子统领前线十万军队,就如康熙自己亲临战场,所有决定都可自行决定。
甚至说,太子带着这十万军队转头攻打京城,皇宫龙椅上的人就要换人了。
康熙和太子相看执手泪眼凝噎,朝臣们心中不知道该生出怎样的情绪。
这对父子之间的感情真的就那么感天动地,容不得旁人半点挑拨离间吗?
他们仍旧不信。
或许太子手握重兵,正是让皇上猜忌他的好时机。
他们不敢明面上谋害太子,但太子离京,三人成虎,或许能让皇上对太子下手。
即使皇上不对太子下手,只要能在皇上心中埋下对太子的一根刺,他们就能看到胜利曙光。
这群人并非看不出康熙和太子的感情,也不是看不见康熙多次让权给太子的行为。
他们只是不愿意相信。
若是太子继位,他们就绝对不可能再有染指君权的机会。
即使如洪武、永乐那样残暴的皇帝,大臣们仍旧前仆后继去撩拨龙须。康熙目前还没有残暴到洪武和永乐那种程度。
而且勋贵和宗王的势力仍旧很大,仍旧能对康熙造成威胁。所以他们还有反抗的机会。
尝过手握重权的滋味,尝过让皇帝尴尬地坐在皇位听他们高谈阔论决定江山大事的滋味,他们怎么会甘心退后,当一个真正的下臣和“奴才”?
太子带着皇帝的仪仗越走越远,远得看不到。
康熙终于收回视线,萧瑟地回京。
大臣们低着头跟在康熙身后亦步亦趋,看上去和康熙一样难过。
索额图冷眼环视了一圈周围的人。不久之后他也会离京,去往前线护送物资。
他虽老了,给太子当个肉盾还是当得了。
索额图看向明珠。
明珠对索额图轻轻颔首。
他们都知道,太子离京之后,战场不仅是大草原。这北京城,也将会成为战况激烈的战场。
北京城中的战场成败,或许对大清的未来而言,比前线的战况更加重要。
第185章
和亲王延叙和未来的固伦额驸策棱也跟着太子一起出京了。
策棱本就是喀尔喀蒙古贵族,此次远征噶尔丹,他随同出战理所当然。历史中他是在二征、三征噶尔丹中出力,这辈子既然提前成为固伦额驸了,他也得提前拼一拼战功。
至于延叙随同出征,是胤礽的主意。
噶尔丹背后可能也有罗斯国大贵族支持,与其把延叙早早送往罗斯国,请女皇“为大清做主”,不如让延叙直接上战场拼出赫赫战功,再带着一串血淋淋的战功优哉游哉地去罗斯国。
延叙不是大清弃子。他的和亲王,是和·亲王,不是和亲·王。
和亲王的“和”字,是用战功和敌人的头颅堆砌出来的“和”,不是卑躬屈膝求来的“和”。
胤礽对延叙道,西方人比满族还蛮夷,他们只慕强。
若延叙和大清足够强大,那么就算把他们踩在脚底,他们都会舔你的脚底板,还说问你踩得累不累。
所以延叙之后在罗斯国的地位,很大程度就取决于这次他的战功。
延叙听后热血沸腾。
他本就有领兵的本事,本以为去罗斯国联姻之后,他的后半生就局限于宫廷中。
太子让他成了大清驻罗斯国特命全权大使,又带他去草原立功,这基本上他想示弱谋夺利益的路全都断了。
延叙请求联姻的理由之一,便是他是罪王之后,能成为大清的双面间谍。
康熙同意他去联姻,延叙以为康熙同意他的计划。
但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说大清不重视不信任延叙,谁信?
延叙这间谍是当不了了。到了罗斯国,所有人都会仰视他,敬畏他,怀疑他恐惧他。
但他在罗斯国无论和女皇感情好不好,生活都能过得不错。
也就是说他原本以为的自己的优势根本不存在,皇上和太子是真的信任他,才会让他去。
联姻就是联姻,联姻双方是平等的。无论男女,胤礽都不会让他们为了大清去和亲。
延叙豪情万丈时,策棱骑一会儿马,就把荷包掏出来看一眼,那表情美得没眼看。
他决定和太子一同出征时,纯禧公主不仅送上亲手绣的锦囊和衣服,还告诉他,当策棱出发去战场的时候,她也会说服皇父,前往塔米尔河策棱部族现在放牧的地方,以女主人的身份帮策棱守好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