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大臣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一些大臣却眼露迷茫。
黑海是什么?克里米亚是哪里?奥斯曼帝国又是哪来的?他们怎么还结成什么神圣联盟,有很多国家都在打仗吗?
康熙坐在高高的龙椅上,将大臣们的神色尽收眼底,心中更加失望。
或许是失望多了,他愤怒的心冷静下来,偏头对胤礽道:“你刚刚太冲动了,好好看看朕怎么做。”
胤礽:“是皇父。”
康熙点点了头,开始点名。
他从神色最为动摇的臣子开始点起,询问他们一些在胤礽听来很是智障的问题,比如直亲王折子里那些国家和地名的位置。
被康熙叫出来的大臣从支支吾吾到瘫倒在地,朝堂鸦雀无声。
胤礽俯视着这荒诞的一幕,突然想起两本小说,《官场现形记》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这两本小说写的是晚清的事,但晚清和现在所谓的大清盛世又有什么区别?
在象征着最高权力机构的朝堂上,一群大臣为罗斯国的事吵了半天,连罗斯国周围有什么国家都不知道。
正如大哥所说的一样,治水的人不懂河道,屯田的人不懂农桑,他们脑子空空,却能在朝堂上高谈阔论,国家政策还就这么制定出来了。
胤礽认为,康熙应该摘了这些人的顶戴花翎。但康熙没有这么做。
康熙点名,只是敲打他们。
或许他们未来会降职,但不是现在,也不是因为这个理由。
因为能力不行而丢官,大清的官场没有这个规矩。
对士大夫阶层,就算是蒙元和满清,也是很宽厚。虽然这群人认为还不够就是了。
现在那些人的瘫软,只是知道自己不会再被康熙重用,甚至可能会降职的痛苦。
他们已经很痛苦了。胤礽却认为,这简直和没有处罚一样。
康熙点完了朝堂中所有够资格参加这次小朝会的大臣的名,大臣们跪趴了至少三分之一,其中有满有汉,汉人更多一些。
满人重武重财,他们看到常泰的海军在外面疯狂立功疯狂敛财,都想分一杯羹,自然就会对大清之外的国家多了解一些。
再加上海外的事,大学里会教。他们的儿子学了海外的知识,当老子的当然不能落在儿子后面。
有些满臣晚上还抱着世界地图睡觉做梦,梦到自己能不能在这块地上瓜分些什么。
满人刚入关,还没有完全磨掉自己的匪气,变成纯粹的废物。
汉臣中有睁眼看世界的人,也有死读书的腐朽儒士。他们认为读懂古书,就能知天地,而不会看天地。
独我中国,四方皆蛮夷。蛮夷的地方有什么好看的?
他们甚至认为,只有华夏这块地方是完整的地,其他国家都是西瓜旁边的小芝麻。
有这样的认知,他们又怎么会屈尊降贵去了解外国的事。
甚至现在他们的后悔,也只是没有看准康熙喜欢什么,站错了队而已。
康熙就像是后世小学里的老师一样,记得朝堂上每一个大臣的名字。
胤礽记忆力很好。康熙只点了一遍,他便记下了这些大臣的名字和样貌。
父子俩的脸色是如出一辙的难看。
还好跪了一半的人后,剩下的人不再无知。
而这些人,大多跟随胤礽出使过。
康熙将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全部遣散,带着剩下的人重新开会,商量罗斯国的事。
这次开会,大家都能坐着了。
大臣们都是虚虚地在凳子上坐了半个屁股,胤禔大咧咧地靠在椅子上,还招呼太监给他拿了一个软垫子。
康熙瞪了胤禔一眼,懒得理睬这个没正形的儿子,和大臣们讨论起来。
胤礽坐在胤禔旁边。
胤禔把自己的软垫塞胤礽背后,自己重新要了一个软垫。
康熙揉了揉额角的青筋,又瞪了胤禔一眼,然后自己也在椅子后面塞了一个护腰软垫。
大臣们:“……”
皇上和直亲王真的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亲父子,还好太子不像他们。
康熙已经确定了“拖字法”的基调,接下来就要看怎么拖。
陈廷敬自出使安南之后,自请再次出使。
康熙同意后想了想,把明珠和性德也一同派了出去。
明珠嘴皮子利落,很懂人心;纳兰性德则作为护卫,且有出使外国的经验。
明珠很激动。他这次可是第一次和儿子一起出任务呢!
明珠上奏:“做生意的事,或许我们应该再找些商人同行。”
康熙看向胤礽,胤礽道:“大清皇家公司的皇商们可以试试手。”
大清皇家公司的人基本都是包衣和太监,胤礽早早培训他们的商业知识,是骡子是马,这次正好拉出去遛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