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有良田三千亩(442)
说罢,宗余深深看了许六月一眼,问:“你能想象吗?当一个刚刚及笄不久,年仅十几岁的姑娘,在以为自己遇到了命中注定的人时,是何等的喜悦?何等的期盼?
当她不远千里,跟随夫君来到夫家,却遭遇到排挤和迫害时,又是何等的无助和失望?当她带着腹中的胎儿,满身委屈想要回家跟父母兄长撒娇时,却只能看到一地的灰烬。那时候,失去了爱人和亲人的她,又是何等的痛苦?”
宗余说到此,瞧见许六月的脸上,多了几分凝重。于是笑了笑,鼓起勇气握住了许六月的手,道:“母亲从未想过,离开蛮夷的那天,便是她和亲人的最后一别。甚至没想过,她会连自家亲人的尸首,都见不上一面。
她在蛮夷失魂落魄了好些天,四处打听家中发生的事儿。直到有一天,她在长街上看到了那个男人府上的人。这才明白,三百来号人的性命,皆丢于她爱错了一个男人。
在最痛苦最怨恨的时候,母亲甚至想过让我胎死腹中。可她看着高高耸起的肚皮儿,到底还是下不了手。我是那个男人的儿子,也是她的儿子。
她在这世上,除了我以外,已经没有任何亲人了。为了能将我顺利生下,也为了躲避那个男人的族人。母亲顺着原路,离开了蛮夷。最后,在独角山落脚。”
“那些人,为什么要杀母亲的家人?”
许六月没挣脱宗余的手,而是反手扣住了他的手指,道:“就算他们再不喜欢母亲,不想让母亲生下他们家的孩子。也不该穷追不舍,夺掉两大家族那么多人的性命。”
对于古代人嫡庶之分的固执,许六月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
越是显赫的家族,越看重脸面,越在意名声儿。
他们才不会像古言小说写的那样,小妾能骑到正妻头上,庶女能上天。即便历史中,真的也有宠妾灭妻的故事儿,但那也是极少数的。甚至可以说,是个别的。
事实上,小妾和庶出子女的地位,其实跟奴仆差不多。若是不得宠,甚至还连奴仆都不如。
由此可见……
在古代,妾室不过是一个玩物儿。而庶出子女,也不过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所以啊,但凡是名声在外的家族。只要男人还没迎娶正妻之前,是不允许先有妾室的。即便暗地里有了女人,那也只能在见不得光的地方,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
连纳妾这样的事情,都得等到有了正妻以后才能办,更何况是孩子?倘若一个男人连正妻都没娶,就率先跟别的女人有了孩子。那么这个家族,一定会被贻笑大方。
这世上,多的是道貌岸然的人。
那些看似光明磊落,有着极好名声的百年世家,暗地里多的是不可告人腌臜事儿。口口声声的仁义道德,匡护正义。但实际上,谁又能知道,他们的手中沾染过多少的鲜血?
当宗余将宗母的故事儿说出来时,许六月就已经明白了宗母的无奈和痛。虽说宗余至今都没跟她讲,那个男人是个什么来头。可光凭着他口中的‘显赫’二字儿,许六月便也知道,宗母所经历的一切,是个必然。
虽说当年,宗母已经跟宗余的父亲拜过堂成过亲。但那一次拜堂成亲,是在蛮夷。依照的是蛮夷的风俗,拜的是宗母的父母。跟宗余父亲的家族,没有任何关系。
回到了京都后,宗余父亲的族人们不认,宗母也没得法子。若是那个男人有担当,死活都要护着宗母,敢于跟族人对抗,兴许还有回旋的余地。
可偏偏……
从宗余的口中,关于那个男人的责任和担当,许六月听不出多少来。这也就造成了,宗母和宗余母子二人的悲剧。
可许六月不明白。
京都离蛮夷那么远!
既然宗母都已经逃走,离开了京都。为什么那些人,还是不肯放过宗母呢?
哪怕京都那头,不承认宗母和宗余父亲的那桩亲事儿,直接否定了他们拜堂成亲的事实。那么,宗母和宗余的父亲,充其量也就是爱上了彼此,私定了终身,外加多了个孩子而已。
又不是什么不共戴天之仇,何苦追那么远,要将人家两大家族的人,全部杀害?
“想不明白吗?呵……”
宗余看着许六月的眼珠子在缓缓转动,便苦笑道:“以前我也想不明白。直到渐渐长大,得知了另外一个女人的身份。这才知道,他们如此作孽,不过是因为母亲的存在,挡住了他们家荣华富贵的路!
而他们抓不到母亲,便杀掉了母亲的母族和外祖家。以此,来威胁母亲,想告诉母亲。若想自己和孩子好好活着,那就再也不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