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嫁福妻喜种田(142)
那卖灯笼的人还有些不可置信。
这个灯笼已经有很多人来问过了,但是他一开口要一两银子,他们都说他是胡乱要价的。
他们真的说买就买?
他又看了看银子,将灯笼给了沈修远。
沈修远接过灯笼,转身就送给了沐冬至。
沐冬至一半欣喜一半心疼,一两银子啊!
这县城里的物价果然要高的多。
那卖灯笼的说:“公子好眼光,这灯笼我做了三年,天下只此一只,如今到了你们的手里也是机缘。
日后公子无论富贵到什么地步,切要以天下百姓为念。”
沈修远心头一惊,认真的打量这人。
这人继续摆置着灯笼,仿佛刚刚说话的人不是他一般。
他总觉得这人好像知道什么?
沐冬至提着灯笼乖巧的站在一边,听到那卖灯笼的人说灯笼做了三年,心里倒是平衡了很多。
三年才做一只灯笼,所谓慢工出细活,看这个灯笼做的惟妙惟肖的。
也值这个钱了。
沈修远对着那卖灯笼的人作揖,带着沐冬至离开。
沐冬至说:“这人说话很中听。”
“怎么?”
“他说远哥哥以后要当大官呢!”
“你希望我当大官吗?”
“那肯定啊,你要是当了大官,铁定要让百姓都吃饱饭穿暖衣,也会照顾孤儿寡母,远哥哥一定是最好的大官。”沐冬至说道。
她想起了沈修远多次帮她娘,还救了紫苏,现在沈阔他也收养了,心好的人才能做好官。
沈修远见小娘子如此崇拜他,他内心属于男人的骄傲因子顿时就活跃了起来。
对,他要做大官做好官,不辜负小娘子对他的期望。
同时他也欣慰,小娘子始终与别的女人不同。
别的女人大都会想着地位和权力,前世有多少清官都是因为娘子受贿才被拖下深渊的?
从军饷贪污案到科举腐败案,屡见不鲜,这些都是影响极其恶劣的大案。
前世兄长出事,可不就是因为军饷贪污?
人心不足蛇吞象!
而他的小娘子却十分难得,从小就跟他心意相通,心系黎明百姓,为天下苍生。
得此佳妻,夫复何求?
两人提着灯笼继续逛。
沐冬至看着灯笼,越看越喜欢。
远哥哥送了一只灯笼给她,那她要送他什么礼物呢?
想到了他是个读书人,那就送读书人要用的东西吧。
文房四宝是最好的了。
于是,他们路过德文轩的时候,沐冬至说:“远哥哥,我们去那里转转吧。”
沈修远抬头一看,是德文轩,知道她认出这个地方来了,笑着点头,说:“好。”
于是,两人到德文轩里去转转。
德文轩是安宁县最大的书坊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书,还有笔墨纸砚,只要是文人用的东西,他们都是应有尽有,甚至书箱、折扇都有。
沈修远本来就是读书人,到了这种地方,当然是想到处转转看看了,看到一本《山河志》就忍不住翻开看看。
沐冬至见他看书了,便一旁默默的挑礼物,谁知外面传来了一阵喧哗。
“滚远点,谁允许你在德文轩门外摆摊的?”店铺里的伙计在外面驱赶一个刚刚摆摊的年轻人。
沐冬至立刻跟了出去,问:“怎么回事?”
“这人天天在我们德文轩门外摆摊,这是我们德文轩的地方。”那伙计气冲冲的说道。
沐冬至朝那年轻人看了过去,只见他斯斯文文的,身上带着一股读书人的气息。
大号书箱里满当当的全都是书。
读书人卖书,就跟习武之人卖兵器是一样的。
此人怕是落魄了。
那书生被伙计驱赶,便背着书要到别处去。
“等等。”沐冬至喊了一声,快速的迈过了门槛。
那年轻人回头看向她,眉头微微一皱。
“你卖的有什么?给我看看。”
------------
第104章 这回捡到宝了
那年轻人立刻说:“书。”
“我刚好要买书,把你最好的书拿出来给我看看。”沐冬至说道。
那书生眉头皱的厉害。
他觉得女子都很肤浅,喜欢看的无非都是一些话本之类的,也没有想着能卖出去。
所以一转身就走了。
文德轩的活计顿时就不高兴了,说:“你一个落魄书生还拽什么拽?
好不容易有人要买书,你怎么不理?
你一肚子的圣贤书都就饭吃了吗?
最起码的尊重都不懂吗?
你先生就是这么教你的吗?”
那书生闻言,面上多了一些愠怒。
不过,那小厮说的话也有道理,便停了下来,把书箱给放了下来。
沐冬至上前看了看,有几本书已经很破旧了,但是却被保护的很好,想必是很珍贵的书,便随手一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