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替嫁福妻喜种田(1184)

作者:楚淮君 阅读记录

可是,他现在要娶她,怎么办?

她勉为其难的点了头,心如乱麻。

她总觉得对不起元卿,心里暗暗地想着,他的恩情此生难报,等到来世再还吧。

王公公这边把君尧的表态都告诉了燕皇,燕皇就给她安排了一个很显赫的身份,晋国公府的大小姐。

晋国公被燕皇招过去,就听燕皇跟他说:“老国公,朕找到了你失散多年的女儿,你领回去吧。”

晋国公就知道燕皇的意思就是让他对外宣称君尧就是他失散多年的女儿。

于是,晋国公就识趣的对外宣布君尧是他失散多年的骨肉,并且还大摆宴席,把君尧介绍给众人。

反正这事儿是一张嘴两张皮,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这位到底是不是晋国公的女儿的谁也不敢肯定,但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这姑娘现在都是晋国公府的大小姐,身份极其的高贵。

但也有人猜出来了个八八九九。

之前有人在宫里见过她,而且还陪同皇上出使过流沙国。

所以,他们都猜想十有八九是皇上看中了人,给她换个身份,好把她给弄到宫里去呢。

若是这样的话,那这位晋国公府的大小姐日后将会是他们的皇后娘娘。

羡慕嫉妒恨啊。

晋国公本来就身份尊贵,这下倒好,更是从天上掉下来了大福啊。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流沙国,元卿听说君尧摇身一变成了大燕晋国公府上的大小姐,顿时就知道这里头有门道。

他去找沈修远。

沈修远也有些意外,没想到大燕那位竟然跟他儿子看上了同一个女人。

他们本来定的计策是将元卿贬为庶民,然后他就长途跋涉去找君尧。

到时候两人一定能修成正果。

可是,凭空杀出一个燕皇来,这下事情就有些复杂了。

元卿问:“怎么办?”

沈修远说:“还能怎么办?去大燕要人去。

不过,这事你现别着急,我们还得好好规划一番。”

元卿说:“不用了,我自己来。”

他的媳妇,自然要自己去把她给找回来。

话说燕皇这边,让君尧摇身一变成了晋国公府的大小姐之后并没有急着前来下聘,而是一点都不着急,每天该怎么忙还是怎么忙。

先前大臣们都以为皇上这回是要娶亲了,但是等了半年又没什么动静了,他们有坐不住了。

于是,他们又开始催促燕皇让他扩充后宫。

本来是上奏折催,后来变成了当朝议论。

他们在朝堂上当成国事议论之后,燕皇这才在朝上表态说他要学习流沙国的皇上和皇后,一生只娶一人。

群臣都面面相觑。

哪个男人不想着贤妻美妾?

有人反对当然也有人支持,支持的人那还是先钱跟沈修远一起服侍过先帝的人。

伍清明他们几个表示一生只娶一人挺好,后宅安宁,家庭和睦。

他们自己也是去娶了一个妻,夫妻二人琴瑟和鸣,比多妻多妾好省心的多。

反对的人则是说皇上应该多娶妻妾,多生儿女,皇族的子嗣繁茂,有利国家的稳固。

他们说这话的目的非常明了,就是让皇上多生儿子,从众多儿子中选出最优秀的那个来继承皇位。

其他的儿子将来都封王,分散到各处去,有利国家的稳定。

这是从前皇家最基本的操作。

------------

第861章 元君(十八)

但是以伍清明为首的就反驳,他们就拿沈修远来举例子,说后宫太平,而且生出来的孩子个个都聪明绝顶,这样难道不比那一些皇子夺权来的好吗?

他们的原话自然没说的这么直白,大家都能听得出来。

朝堂上就纷纷扰扰吵吵闹闹的,燕皇心里不舒坦啊。

让他们吵,一吵来吵去就吵了半年。

两派的人吵来吵去的,最后见燕皇一直不表态,也着急了。

伍清明就跟那些持反对态度的大臣们在一起去商量,不管怎么说皇上娶亲是国家大事。

不管是娶一个,还是娶一群,终究是要娶的。

现在皇上一直不开口说要娶亲,他们争论来争论去还有什么意义?

但是那些人却还一口咬定,礼不可废。

伍清明说:“你们若是再继续这样吵吵下去,皇上一直不肯娶亲,国家后继无人,你说如何是好?”

那人顿时哑口无言。

他们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还是决定一切都按照皇上的要求来算了。

谁也不多说什么话了,免的再节外生枝。

于是,他们又前来跟皇上讨价还价,说是如果皇后娘娘在三年内没有生出小皇子来就要另外立妃子。

燕皇有些气恼,说:“流沙国的规定四十不生养才能纳妾。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