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夫人她又往家里领姑娘了(968)
也正是因为有如此开明,或者说对自己的实力足够自信的君王,南国皇室,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团结一心。
而今儿个赵淑兰成亲,这些个已经出宫建府的王爷们,齐刷刷的带着自家王妃,全都来了。
这场面也绝对能够称得上一句世间罕见的殊荣了。
而如果说这些,只是在勋贵氏族之间引人瞩目,也让许多心里揣着将自家女儿嫁入皇家的人家蠢蠢欲动的话。
等大长公主与丈夫尚老将军相互搀扶着,出现在女方出嫁前拜别父母的位置上坐定,等着受拜的时候,今天因为见识了前面的盛况,本就激动的武将们,瞬间就激动的齐刷刷站了起来。
毕竟,这对老夫妻,那可是很多个武将们心目中绝对战神一样的存在。是南国绝对的守护神。
只可惜,当初随着尚老将军因伤退隐,避居大长公主府不出,即便是从前两人手下最得力的亲信,也极少有机会见到尚老将军。
再加上随着赵牧野与尚云闻年岁渐长,对江北大军的掌控越来越强,就连大长公主都渐渐不再上战场,同样避居大长公主府。
并且拒绝了拜帖求见的诸人。
世人见到二人的机会就更少了。
甚至,一度有尚老将军命不久矣的传言。
而现如今,这对宛若南国定海神针的老夫妇,再次出现在大家面前,虽然是互相搀扶着的,但至少没有用身边的侍女,而是两人自己走上台子的。
这样,至少能够说明,这对夫妻的身体情况,可比传言中要好的太多了。
大长公主与尚老将军出现在赵淑兰出嫁的父母席上,并且看上去身体还不错的事情,瞬间传播开了。
虽说今日赵淑兰出嫁,能够进郡主府上的,都是勋贵或者朝廷命官。
甚至官阶低一些的,都根本挤不进来。
但因为后门摆了流水席,且尚家一家人在华京城百姓心中本就地位不凡,而今更是大家心中的大英雄之家,自觉来贺喜的老百姓们,也不少。
等这对的情况传到门外,门外百姓们,也跟着激动的不行。
就更不要说赵淑兰和林清这对今天的新人了。
虽然早在昨日的时候,大长公主就已经明人传了话,说自己会来,但当他们真正出现在席上的时候,赵淑兰还是按耐不住自己激动又复杂的心情。
看着在自己面前跪下听训诫的夫妇二人,大长公主心情同样复杂,脸上却笑得尤为灿烂。
“当年是我与你爹不好,只顾着边关战时,却疏忽了自己唯一的孩子,将你一个人留在宫里,一留便是这许多年。
不仅完全没有尽到身为人父身为人母的责任,甚至未曾教导好你,要如何甄别一个人是真心,还是别有所图。
我们甚至经常怀疑,是不是我们错了,大错特错,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事情。
害你被一个人间垃圾耽误了二十多年。
不过幸好,一切都过去了。这一次,我们夫妇二人终于能够亲眼看到你成亲时候的……”
大长公主这话,可以说是非常直白的将先皇和已故太后都给影射了。虽然说的没有那么直白,但在场的都是人精,该懂的都懂。
这样的话,即便是新帝赵牧野,也是绝对不敢说的。
也就是大长公主,大概是这些年里,心里积存了太多的怨气,再加上他们夫妇而今的年龄地位,这样说出来,在场的人却是没一个敢起别的心思的。
甚至有一部分一直跟随在两人身边的武将们,心中还莫名有种痛快之感。
第965章 第一次送女儿出嫁
大长公主一番话,不只是说的赵淑兰眼眶通红,潸然泪下,一旁围观的众人,尤其是某些上了一定的年纪,曾经亲眼见到过大长公主的风光无限,也亲眼见到过小时候软软糯糯一团,玉雪可爱的幼年赵淑兰的文臣武将们,也跟着心生无数感慨。
毕竟,大长公主与尚老将军夫妇这一生,过的有多么的不容易,这中间又为盛安帝做出了多少退让,隐忍和牺牲,大概也只有他们这些老家伙还知道了。
可偏偏这两人唯一的骨肉,还要成为盛安帝任性之下的牺牲品。
别说是大长公主夫妇意难平,他们这些人仔细回想一下,也觉得盛安帝多少做的有些不厚道了。
毕竟,哪有自家姐姐姐夫在边关前线替自己打仗,为自己守卫江山,自己却在大后方暗搓搓的搞事情,还不经过姐姐点头,就将姐姐的独生女给嫁给了一个乡野出身,来路不明的穷小子的?
说什么状元之才,要是当真想要赵淑兰嫁一个状元,那找个有真才实学,身份地位也配得上昭兰郡主的青年才俊,这状元不状元的,还不是他皇帝一句话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