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劫良缘,小妾别嚣张(46)
“深儿来看看这画有何别致之处?”皇上开口问道。
景深低头,这幅画的是在荒村看见百姓面黄肌瘦忙碌的模样,反映着黎民百姓的疾苦。
景深沉思后开口:“居士心怀天下,忧国忧民,能感同身受黎民百姓疾苦。”
皇上点头,随后又把这画换了一个方向放着,又问:“那你现在看呢?”
画换了个方向之后,突出的就是炎热干旱的天气了,风卷黄沙,土地干涸,直接开裂了,瞧着很是燥热不堪。
“这,天十分干旱。”
景深出口的时候已经知道圣人这是所为何事了,现在澧县的干旱非常的眼中,以前的鱼米之乡现在直接半年未下雨,旱灾非常的眼中,之前的朝廷忙着盐务的事情,一直没有派人来解决澧县的灾情,现在百姓是怨声载道,就盼着朝廷能够派出一个有用之人来解决了。
皇帝点头,随后给身边的内侍使了个眼色,内侍马上把画卷收起来,放在一旁的画缸中。
皇帝看了景深一眼,随后心事重重道:“深儿,你是朕最看重的儿子,你说说澧县的旱灾该怎么治。”
朝廷并非没有可以派出去的人才,皇帝为何独独对景深说这件事呢?
景深自己心里有数,皇帝是在考验他这个太子,如果旱灾这件事不能处理好,势必会让皇帝失望许多。
他最近眼线一直盯着景逸和景枫,对朝中事务倒是少有看重,现在有几分心虚。
随后还是开口:“依儿臣之见,澧县隔壁的黄县是个水利丰富的县,倒是可以以沟渠通引一番。”
皇帝马上摇头否决了:“黄县固然水利丰富,可是澧县本就是鱼米之乡,不过是今年遇见了旱灾,若是明年澧县又下大雨呢?那与黄县通沟渠,不是淹了澧县,黄县也跟着遭殃么?”
皇帝的口吻虽然很温和,但是语气中透着不赞同,显然对景深的想法不予任何认同。
景深额间流了些许汗,内心有几分无措,此刻也只能告罪:“恕儿臣思虑不周,请父皇给儿臣多些时日,定然给父皇一个满意的答复。”
皇帝没在说什么,只让他先出去了,景深告退,出去的时候看见在殿外等候的景逸和景枫。
景逸瞧着景深略微走神的样子,心中拿捏不准皇上问的是什么事,与太子打了声招呼:“皇兄安好。”
景深勉强回了一个笑之后就离开了。
皇帝把这两个儿子叫到面前来,刚才给景深的问题又抛给了他们,瞧着他们都没有马上给出一个答复,皇帝直接让他们先回去了。
“你们回去好好想想,想到法子的来找朕。”
景逸和景枫也告退回去了。
皇帝看着三个儿子陆续离去之后眉间才涌上淡淡的愁思。
“朕这三个儿子啊……”
旁边的内侍听出了剩下的意思,是怒其不争的意思。
皇上的江山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从前也经历过夺嫡,可之后的几十年都在马背上度过,对自己儿子的骑射要求也很严格,可是几个儿子里面,真正像他的也就三皇子景枫有几分,太子虽然是嫡出,但是工于心计,在政治上并不出色,二儿子则是耽溺于女色,宠妾灭妻。
唯有三儿子,瞧着倒是个清风霁月,无欲无求的。
这是皇帝给他们的考验,也是给自己的考验。
景逸回府之后就想着这件事,想将江尚书请上门来商议,却想到江依蓉最近才小产了,此时江蕴天恐怕最不愿意见到的就是他了,想想便也作罢。
思来想去,内心堵得慌,只好去素玉轩找韩千雅了。
他自己都没意识到,现在的他只要有问题,就会想找韩千雅,他知道哪怕她不能给他一个解决办法,也能用温柔熨帖他焦躁的心情。
韩千雅听着景逸出声抱怨:“这事儿原本该是太子的事,怎的还叫上我们两个,本王已有些时日没关注过朝事了,这澧县的旱灾与其他的还不相似,我倒是头疼了。”
他三言两语把在朝堂上和景枫受训的事说了出来,韩千雅心里冷笑着,就这么多时日不关心朝政的人,还天天想着把江山收入囊中,这不是痴人说梦么,大周朝要是真让景逸这种人把持朝政,那才是自取灭亡,离亡国没有多时了。
她哄着景逸:“王爷无需焦心,这治理旱灾已是千年的问题,又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您慢慢查阅书房的史书,说不定能从中获得许多经验。”
景逸听着也点头,觉得很有些道理:“刚才是本王急坏了,一下子没想到这上面来,玉娘为我操心了。”
韩千雅还能说什么,此时只需要无言,温柔地对着景逸微笑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