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养个鲜肉小傻夫(59)
这里面肯定有她不知道的秘密,这个秘密只有薛桂香才能解开,但现在不是解开秘密的时候,她必须先给周卓治病。
“朱医生,我实在想不起来了,我只想知道我哥的病还有治吗,有没有恢复的可能?”
朱医生沉思片刻:“你哥的病非常严重,目前只能采取保守治疗,我只能告诉你可以控制病情不进一步恶化,但恢复记忆的可能微乎其微。”
林青青脸色惨白,她原本对周卓的病抱很大希望,可现在医生说他恢复的可能几乎为零……
“也许会出现奇迹。”朱医生继续道,“我先给你哥开几副中药,你按时让他喝完,如果情况有好转你再来找我,如果没好转就别来了。”
事已至此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只要有一线希望,林青青也不会放弃治疗。
她拿了药,带周卓在医院附近找了个宾馆住下。
出门时她找村长开了介绍信,入住宾馆时倒是挺顺利。
宾馆价格不低,一晚上就要十五块钱,但条件不错,早上有免费早餐,晚上还供应热水。
但周卓的中药需要熬,宾馆不提供火炉,她只能在外面小摊上花钱熬好,再端回来给周卓喝。
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第二天她要去市里转转,便跟小面摊讲好,请老板帮忙熬好药,等他们晚点回来后取。
老板听说有钱赚,很爽快地答应了。
第91章 北三条 南义乌
林青青顺便跟面摊老板打听了一下,庄里有没有自由批发市场。
老板告诉她火车站天桥附近有个市场,她可以去看看。
听到这个地址,她忽然灵光一闪,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南三条市场,上辈子南三条是冀北省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九几年的时候市场成交额就高达十几亿,由此跻身全国十大批发行列,南三条的名字也叫响大江南北,素有「北三条 南义乌」之称。
然而现在是一九八零年,南三条市场还未形成,只有它的前身「天桥市场」。
林青青问清路线,便带周卓乘公交车来到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交叉口的天桥东侧,这里交通便捷,客流集中,南来北往的商贩看中这个地理优势,自发聚集在这里形成「天桥市场」。
由于是商贩自发形成的,没有政府统一管理整治,市场简陋且秩序乱,但这里的繁华却让林青青大开眼界。
在这个无论买什么都需要票的年代,商品的自由流动无疑促成了消费需求的爆发,这里主要经营各种小商品,包括日用百货、布料以及服装和鞋子。
林青青相信在这里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她初步打算批发服装或布料,从市场批发到晋宁县零售,以赚取差价。
八十年代可以暴富的生意很多,但林青青不会投胎,重生的家庭既没人脉又没钱财,她既不能开工厂,又没本钱去南方圈地,只能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上走。
对于现在的她来说,最快的赚钱方式就是搞批发零售。
今天刚好是休息日,小商品市场更是人山人海,每个摊主都生意火爆。
尤其是卖紧俏的羊毛衫和的确良衬衣的摊主,几乎被一些年轻女孩和主妇挤垮了。
林青青看准一个最大的摊子,好容易才挤到摊主前,问了羊毛衫和的确良衬衣的价格,摊主告诉她女士羊毛衫二十元一件,男士衬衣十五元一件,统统不讲价。
林青青算了一下,羊毛衫进价二十元,运回去至少得卖三十元,村里人劳作一年才能攒下百十来块钱,这个价格他们是绝对接受不了的。
就算是晋宁县城,能买的起羊毛衫的也寥寥无几,毕竟大部分人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四十元,拿一个月的工资去买件衣服穿,难道这个月全家集体喝西北风?
林青青很快就打消了进衣服的念头,转而去卖布的摊子前询问。
卖布的摊子不如卖衣服的火爆,但来这里的都是实茬,不像卖衣服的摊子,有的是真买,有的单纯是为了过过眼瘾。
她在市场转了半天,对比了所有卖布的摊子,打听了价格,研究了布料的质量,最终确定在一家张记布商那购入布料。
经过反复挑选,林青青看上几样布料,都是时下流行的面料,她跟老板说自己是批发来卖的,老板又把价格降低了一些。
林青青记得她在县城百货大楼扯的布是四块钱一米。
第92章 志廉
老板给她批发价是一块六一米,她回去就算也卖四块钱,一米还能赚两块四毛钱,何况她的布不要票,价格还能再高点,卖四块六应该可以。
这样算一百米布就能赚三百块钱,一千米布就能赚三千块钱,利润大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