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个状元当皇后(36)
一、前两日在御前当值,皇上似乎已经得到了消息,对南方水患也颇为忧心……
二、南方每年或大或小都会发生几次水患,朝廷也早已形成了救济的章程,救济粮饷层层发放下去,所涉及的地方官员虽说不少,但来来回回都差不多是同一批人……
三、李四喜回乡遇到流民洗劫,说明朝廷的救济并未发放到位?又或者远远不够?
此事有两种可能:一则,当地官员胆大包天,丧尽天良贪墨了大部分粮饷,以致灾民得不到救助,故而沦为强盗匪寇;
第二种可能,今年的灾情比往年严重太多,原本计划的救济粮饷远远不够,再加上各级官员的层层剥削,更是雪上加霜……
四、流民在短短半月之内,从南方一路窜到了北方的京城,可见……可见什么?
沐心刷刷列了半张纸,忽然停了笔,笔尖墨汁很快晕开,在纸上留下一团墨迹。她浑然不觉,只是喃喃念叨着:“怎么会?”
洛尘虽不懂人间疾苦,但生在洛家这样的官宦人家,见地自然不差,他马上发现了问题所在:“不对劲!南方的流民,得不到救济也该是流窜在附近的区域,哪怕是有目的地迁徙,想要从南方到京都,靠着他们吃不饱穿不暖的两条腿……半月之内绝无可能!”
古月初得到启发,思绪跟着转了起来:“从南方到京城,快马加鞭也要十天半月,那批灾民靠着两条腿,怎么可能做到?除非……除非……”
三个人互相交换了眼神,同时将心中所想说出口:“除非走水路……”
“据李四喜听来的消息,京都城外,现在聚集了不少流民,少说也有上百人。”
“水患过后,他们连吃饭都成问题,哪来的钱坐船?”
“很显然,有人在暗中帮他们。”
“上百个流民一路就这么悄无声息进京,沿途是如何不被发现的?”
“恐怕没这么简单,背后为他们谋划的人不简单……”
屋外众人布置着今夜的中秋佳节,一派喜气洋洋,屋内的三人相视而望,却只看到对方眼中浓化不开的凝重……
第三十八章 流民之乱(四)
大楚建国之后,领土横跨南北地域,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一年一熟,南方则以种植水稻为主,一年两至三熟。
如此一来,大楚的粮食生产便有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可惜的是,南方湿热多雨的天气虽然对水稻栽种极为有利,却也有弊。
每天雨季一道,河水一旦泛滥成灾,当地的百姓便要流离失所,种植的水稻打了水漂不说,还有大批灾民需要朝廷解救。
当政者舍不得割弃南方这块肥硕的稻田,就只能继续和天灾作斗争。久而久之,便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灾方案。
既然南方水患成灾不是一次两次了,地方官员虽说三年一轮换,却不至于南方北调这么遥远。
所以,哪怕三年又三年,南方官员其实主要还是同一批人。
如此一来,当地官员们对救灾在不在行不好说,对安置,或者说是处置灾民更为妥当,早已得心应手。
从南方到北方,设置了层层关卡,那么一大批南方难民北上,大批官员层层防范,守关的士兵也不是摆设,怎么可能轻易放他们越过关卡?
再说官员们一向擅长明哲保身,大家也都默认了这类做法,本地遇到灾害,旁人伸出援手是情义,坐观壁上也是情理之中,万没有自己管辖之地出了问题让旁人背锅的道理。
所以,一旦遇上灾害,当地官员除了积极自救,上报求救,也只能卖惨求周边支援,却绝不能将灾民往外赶的。
再说周边地区的官员,且不说放一批灾民进入辖内会给自己徒增烦恼。
如果放了一批,那其他灾民定会闻风而来,一批接着一批,到时候别说落脚成了问题,一群无家可归的外来人员,饥肠辘辘,为了填饱什么事做不出来?
与其为了博个好名声,给自己引来这么大的隐患,官员们当然更愿意选择无功无过,省事又省心。
沐心等三人讨论了许久,终于还是将出现在京郊的流民的来历,定在了幕后有贵人相助的方向。
洛尘将那把玉质的折扇拿在手上翻来覆去,展开又合上,合上又展开,眉宇间是化不开的迷雾浓云:“可是究竟是什么人,如此大费周章去帮助一群难民进京?是善意相助?还是……这么做对他有什么好处?”
沐心摇摇头,沉声道:“如果是出于善意相助,难道不该就近安置他们?只怕还有其他什么目的?”
“目的?”洛尘眼中疑云更浓了些,他扭过头看向沐心,又看向一旁蹙眉深思的古月初,问道,“帮一批流民进京除了让京城多一些乞丐、流寇,还能实现什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