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岁的媳妇锦鲤身咸鱼心(270)
五味斋适合在州城以下的地方,养生馆只适合大城市,一般的人家消费不起。
“闺女,你说我要不要也像养生馆这样,进一些高级点的食材?”
“这倒是不用,五味斋走的就是平明路线,您要是改了食材,价格就会提上去,经营了这么多年,也有固定的顾客,这贸然将价格提上去,会损失一部分客人。”
“五味斋就保持这样的价位就行,毕竟真正有钱的人不多。”
“可是,我也想每天看到堂满客。”
“堂满客还不简单?只要菜品更新得快,时不时做一些促销活动,客流量自然就上来了。”
纪月从现代过来,虽然不是从商,生活在那个时代,耳濡目染也知道一些营销手段。
王老爷土生土长的人,只知道按部就班,纯属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王老爷在纪月这里吃了一顿,还学到不少营销手段,这才美滋滋的离开。
过后的一段时间,纪月都在养生馆照看。
转眼到了六月,王天佑也从京城回来了。
一路上风尘仆仆,却难掩脸上的兴奋。
“好妹妹,我们的店可以开到京城去了。”
纪月到是没多大情绪,给王天佑倒杯茶,“喝杯茶,慢慢说。”
喝了水,嗓子舒服了,王天佑开始讲他的京城之旅。
“你是不知道啊,京城那是多繁荣,满大街都是人,以前我觉得州城人就不少了,京城人更多,遇到个集会,那是人挤人。”
“我是跟着少督主一起去的,少督主给我找了家酒楼,让我带去的厨子露了一手,好家伙,你不知道当咱们的菜上桌后,都得到大家的夸赞呢。”
“我就顺势介绍了咱们菜的特点和功效,那天晚上来了好多人,点名要吃养生菜。”
早在开养生馆的时候,纪月就想到了这个场面,毕竟谁不想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后来,我去找少督主,请他帮忙买了一间铺子,就是有些贵,不过在京城贵点也能理解。我走的时候已经将铺子盘下来,回来就是跟你商量,京城的铺子还是按照州城这个风格来装修吗?”
“既然都是养生馆,当然要做到统一,就是这砖和沙石要怎么弄?从这边运过去?”
工程浩大啊。
这么远的路程,可要消耗不少人力物力。
“这个只有暂时先从蜀州运过去,毕竟那边我还没来得及去看有没有适合开厂的地方。”
京城到是有烧青砖的地方,就是成本太贵。
算下来和从蜀州运页岩砖过去差不多价格了,给别人赚,还不如自己赚。
纪月一想也是,不就是麻烦点吗?
等王天佑在京城站稳脚跟后,再去看有没有适合做砖厂和砂石场的地方,有就盘下来。
王天佑又跟纪月说了新店的面积和朝向等问题,说完后,纪月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的轮廓。
王天佑休息了一天,去了砖厂和砂石场,既然要运去京城,肯定要提前准备好。
六月十六,纪月生日。
这个生日对她来说非常重要,十五岁了,要办及笄礼。
及笄一过,就代表她长大了,可以嫁人了。
纪月没有母亲,柳二娘虽然内定了,但还没成亲,也不好太过插手这件事。
最后,还是王老夫人和王夫人承包了纪月的及笄礼所有事项。
第194章 纪月及笄
六月十六的正日子,六月初十王老夫人就开始张罗开了。
正宾是王夫人通过娘家关系,请的州城学院院长的夫人。
杜夫人娘家是京城名门望族,从小学习礼仪书香,六十多岁了,身子健朗,备受晚辈尊崇。
杜夫人夫家和王夫人娘家钟家老夫人算是老姐妹,由钟老夫人出面,这大老远的人家也肯来。
赞者由王语嫣这个义姐担当。
有司是芍药,几个丫鬟里就她最稳妥,气质出众,走出去不比一般富裕家里的小姐差。
主人自然就是纪春生了,怕他不会说话,特意写下来,让他背。
十五这天王老爷也来了,干女儿这么重要的日子,他肯定不能错过。
主人要将的话都是他写的,既然他不能充当主人,念得词是他写的就算他说了。
及笄礼并没有大操大办,全村人请,只把村里有威望的族老和村长一家请来。
十六这天,纪月还没起来,楼下堂屋就开始布置了。
为了不出错,还排练了一遍。
正宾昨天到的,由钟老夫人陪着一起来。
王老夫人也是个秒人,和村里的老妇们聊得来,和城里的贵妇们也说得来。
起初,杜老夫人听说是在乡下,还有些不愿意,看在老姐妹的面上才来的。
来了之后,纪家湾完全颠覆了她对乡下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