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岁的媳妇锦鲤身咸鱼心(120)
采的药材也不敢拿去卖给纪月,只能拿到镇上去卖。
镇上只有一个大夫,平日里看一些感冒发烧,跌打损伤。
为了节约成本,药材都是自己去山里野外找的。
纪春根拿去他本想不收,又看他可怜,挑拣着能用上的药材收了一些,隔三差五的能卖个几十文钱。
有几十文能买几斤糙米,也不至于饿肚子。
秋收后,很多村民都山上采药,纪月这里的药就有些多了,一个人忙不过来,在村里请了两三个手脚勤快的婆子大婶来帮忙晾晒草药,每天三十文钱。
这样她就轻松下来,没事去转转,或者给人看看病,做一些宣纸,看看医书。
日子过的悠闲自自在。
家里的日子也好了,不愁吃不愁穿,还有钱送弟弟去上学。
纪日随着上学的时间越长,学到的东西越多,眼界越开阔,说话做事和一年前有了天差地别。
他的变化全家人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纪年却一天天沉默起来。
爹不再只顾着自己,每天只会喝酒的烂酒鬼;
弟弟学习好,受到夫子的喜爱;妹妹更是了得,这个家最没用的就是他。
不会挣钱,不会读书。
他是家里的长子,他最大,理应他照顾弟弟妹妹,可现实相反,是妹妹绞尽脑汁为这个家,让大家过上了好日子。
他就是个废物。
他本就是话不多,较为冷漠的性子,纪月也没怎么注意他。
中秋节是纪日的生辰,今年六岁是个小劫,一家人也没通知谁,就连村长家都没说,给纪日过了六岁的生日。
正好放假,纪月做了一个小熊形状的生日蛋糕,满满一桌子他喜欢的菜。
这个生日算是过了。
第二天,王天佑一脸兴奋的来了纪家。
“成了,成了。”
“多大个人了,怎么还风风火火的?”
二十岁的人,还跟个孩子一样,都没纪年老成。
王天佑那里有那心思管沉不沉稳,“我的好妹妹啊,页岩砖烧出来了。”
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砖烧出来了,河沙和水泥准备的怎么样了?”
“那些都准备好了,就等着页岩砖烧成,就可以开始盖房子了。”
“修一栋房子起来,你最少要准备五万匹砖,水泥和河沙石子这些也要不少,特别是做地坪的时候。”
“我都叫人做着呢,以后我们的房子建起来,我打算把这些推广出去,挣了钱咱们五五分,怎么样?”
纪月看着他,这人不愧是出生在商贾人家,满脑子都是怎么挣钱。
不过也好,他努力挣,她跟着后面出点子就能挣不少钱,也不错。
在王天佑以为纪月不答应的时候,纪月终于点头,“这事你自己看着办。”
“那就这么说定了。”
八月底第二批砖出炉后,在蜀州城里的商铺开始筹建。
王天佑特意跑到蜀州城外最有名的道观请三清道人算了个良辰吉日,破土动工。
商铺在动工修建,纪月也没闲着。
在家研究菜式,新店开张差不多过了年开春了,春适合怎么补?
哪类人该怎么补?
这些都要做一套专门的食疗方案出来。
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症状有不同的食疗。
然后人员的配备,员工规章制度。
既然要做当然要做到最好,不管是从吃还是感觉和服务上,都要让客人感到舒心,来了一次还想来第二次。
还有怎样让人觉得来他们店吃饭,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以前做的室内设计肯定不行,融入了现代元素,就不能全用古代的装饰。
太过现代了,很多人又接受不了,这就要纪月自己去把握那个度。
转眼就到年底,店铺修建的差不多,主体结构都修好了,只需要把建渣处理就可以软装了。
看着空洞洞的窗户,王天佑不知道该怎么弄。
感觉糊上窗户纸,怎么看都觉得别扭。
跑去找纪月吐槽。
纪月拿出一种奇特的透明材质的东西出来,可把王天佑给乐的。
“这叫玻璃,在番邦也叫琉璃,代替窗户纸。”
“这可比窗户纸好用多了,窗户纸被风一吹就哗哗响,还容易坏,看不清里外,这个就不一样了,妹妹,你是从哪里来的?”
“河里。”
“河里?”王天佑皱眉,“我怎么没看到有。”
“淘沙的时候你仔细看,有一种发亮的小颗粒,经过高温提纯后,就能制作成玻璃,只不过咱们这河里少,想要制作一块地玻璃需要不少。”
“没关系,咱们不是要售卖沙石吗?我让人筛沙子的时候,把这种材质的东西捡出来。”
“我这里只有一块,还剩些原材料,你拿去比照着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