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的王族成员被抬回家中,在停灵之后下葬。
陨石落下时,人已尸骨无存。家人实在没办法,只能从坑底挖掘一捧土,装入棺中,覆盖上衣物冠饰送入陵墓。
他的死因太不寻常,宫内下旨,不许葬入王族陵墓。
人王淮原本没有这个打算,是王族众人坚持,才不得不下达命令。
不入王族陵墓,相当于不承认死者的王族身份。自他开始,这一支血脉将被彻底边缘化。纵然没有从族谱中划去,也不会再得人王重用,跻身朝堂成为奢望。
遭到如此对待,死者的亲人愤愤不平,怨天恨地,朝着王宫方向唾骂不休,显然是对人王淮记恨在心。
知道这件事,人王淮叹息摇头,他早料到这种后果。
太后不容许人王淮的威严被挑衅,当即派人过府,以不敬的罪名予以严惩。对大诸侯让步是无可奈何,该人落到如此下场,除了死因出人预料,全是咎由自取。
该人依仗在王族中的辈分四处串联,同流放氏族眉来眼去不清不楚,一天比一天猖狂,在中都城上蹿下跳。
在原桃的膳食中动手脚,在宫内安插钉子,背后都不缺少他的影子。
甚者,他还命人传播流言,对西原侯大肆攻讦。
虽然计划中途出错,没能全部实行,影响局限在小范围内,对大诸侯而言也是不折不扣地挑衅。
按照常理推断,区区王族成员,官至上大夫,连卿都不是,胆敢挑衅冒犯一方大诸侯?
无论怎么想,事情都不会如此简单。
明面上的人八成是个幌子,真正的主使者是谁,会不会是新登位的人王?
如果被挑衅的不是郅玄,而是疑心更重的东梁侯,事情走向定会不妙。一旦事发,人王淮必被牵连,更可能被无耻小人推出去沦为替罪羊。
每思及此,太后就怒不可遏,更觉一阵后怕。
幸亏天降巨石,使得罪魁祸首灰飞烟灭,不然必引来大祸。
想清楚之后,太后下手更不留情,派人过府斥责惩戒不算,还同人王淮商议,将这一支迁出中都城。
名为迁出,实质就是驱逐。
这一支认不清立场,意图左右逢源,和流放氏族过从甚密。自以为聪明,实则愚不可及。既然如此,不如把封地改到一起,让他们长长久久相处下去,也算是成人之美。
人王旨意下达,在中都城掀起不小的波澜。
朝堂内外彻底看清王宫的态度,不能说意外,只是纷纷叹息,王族的荣光果真不再,中都城日渐衰落,大诸侯取而代之成为必然。
相比前朝的凄风苦雨,后宫内是另一番景象。
王族吃到教训,不敢继续造次,原桃的膳食恢复正常,由郅玄送来的厨亲手料理,色香味俱全,再没有半点不妥。背景有问题的婢女侍人陆续被调走,郅玄送来的侍人顶替位置。空缺的婢女由太后亲自调派,自然不会存在问题。
借此机会,稷夫人和四名妾夫人一起动作,将身边清理得干干净净。
部分王族成员胆大包天,不单监视原桃,在人王的妻妾身边都安插人手,意图掌握宫内风向,了解稷夫人和妾夫人的一举一动。
这样的行径引发众怒。
在西原国的宗人和行人咆哮正殿,将王族的脸面丢在地上踩时,中都氏族全体保持缄默,没有同仇敌忾,反而乐见王族倒霉,借机出了一口恶气。
太后将宫务移交给稷夫人,留给她一批得用的人手,其后就不再过问。
稷夫人的册封仪式举行完毕,成为新王后入主后宫。
原桃也得到册封,尊位仅在王后之下。
四名妾夫人无封,仅有珠宝赏赐。有子女的妾夫人规格更高,膝下无子的稍逊一筹。
稷夫人手握大权,彻底展现出雷厉风行的一面。
后宫被全面清扫,凡是存在问题的侍人婢女一概清出宫。下层仆役集中起来验明身份,和记录对不上的一律逐走。
这样的手段难免严酷,无奈情况特殊,为将各方耳目清理干净,稷夫人铁了心,宁肯错杀绝不放过。
在稷夫人的手段下,王族埋下的钉子尽数拔除,氏族的眼线不能幸免。诸侯在宫内的人手除非过了明面,否则照样一个不留。
稷夫人是刻意为之。
不想遗人话柄,事后寻机挑拨,王族、中都氏族和诸侯必须一视同仁。
在给稷氏家主的信中,她言明铁面无私的用意,并请家主宽慰安抚氏族。有她和几名妾夫人在宫内,可以正大光明来信询问,何需暗藏眼线引来不必要的猜疑。
“诸侯国势大,王族衰弱,中都氏族地位不比以往,望诸君明了。”
原桃从稷夫人身上学到许多,不能同身边人言说,唯有给郅玄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