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梅兄有胸(互穿)+番外(37)

作者:辛白西 阅读记录

潘春忍不住跟过去,对这个混迹漕河官场四十多年的老油子充满期待。

屋里忽然变得安静,戚言笙和宋赟都被梅子渊刚才的举动吓得不敢说话。

两人面面相觑,皆不知自己认识二十多年的好兄弟还有这样暴力的一面。

忽然,宋赟先把脸转了回来。

那身青色官服的补子已经换了图案,是正正经经的正六品了,心里不难受那是假的。

戚言笙亦觉察出了宋赟的心思,同样有些别扭。二十年的兄弟,因为自己升职黄了,这叫什么事?

“修竹,我...”

他刚一开口,门口有人探头进来,“宋助教你怎么在这?害的我好找!广文馆的张博士病了,你快去代他一堂!”

“好。”宋赟朝戚言笙点了头,便匆匆走了。

人一走,戚言笙反倒松了口气,见梅子渊正忙着不便插话,自己找了张椅子坐下等他。

正盯人写字的潘春,脸越来越垮,这位爷爷洋洋洒洒三页纸,也没见到‘开闸’二字。

这第一页写的是“关河重阻,无由自达。故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巡历黄淮,开辟漕运...”

潘春无语,“这皇帝前面的字是不是有点多?”

杜清惊道:“梅大人万不可开这种玩笑!这是先帝谥号,自是一字也不能写错!”

潘春又隔过八行指着第二页问,“那这‘今则每岁漕上给于京师者,数千百艘,舳舻相衔,朝暮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这谁都知道啊,这不废话吗?”

杜清心说这梅子渊果然年纪轻,于是冲他微微一笑,“梅大人,这段词可不能不写!特别是在您这个位置,文章定要结合陛下旨意和朝廷大势而作。说句不好听的,文章内容是何无甚要紧,没有表示出对陛下的忠心和拥护朝廷的态度,就会被人指摘!”

杜清说完看着“天下利于转输”一行,又蹙了眉头,自言自语道:“不行,这句单薄了些,不够突出漕运这项工程的宏大,其做法、特色、成绩都没有写全面。”

杜清二话不说撕了这页,拿起笔来刷刷刷又是三行。

潘春隐隐有点恼,她对这种事情本能的不耐烦,念了一遍玉皇洞牛道长传授她的十六字清心箴言: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都不容易别太计较。

杜清听她嘴里嘀咕什么,忙问道:“大人您说什么?”

“没什么,你写你的。”潘春又拿起那第三页看起来。

第三页写的是河道急险:夫洪多石巨,长如蛟龙,付如虎豹,纠错如置棋,盘旋如轮毂,廉稷如踞牙,锋利如剑戟...

潘春抹了把脸,“杜监丞,你这词儿也忒多了吧?”

“哎呀!”杜清奋笔疾书,头都未抬,“闸是为何而建?还不是因为水流湍急地势险恶,行船时卸货重载颇费时日?不写的生动一些怎能体现闸口的重要?”

潘春忍不住道,“那这写到开闸还不得八页?”

“八页?”杜清抬头看了他一眼,“八页怎够?少说也得十五页!”

“十五页?!”

潘春惊呆了。

文官果然不好当。

这要是换成她,十五个字都挤不出来。

既然公文早了才能写完,潘春只得将戚言笙打发走,自己坐在椅子里等得百无聊赖。

她干脆仰着脖子睡了一觉,口水险些流到了耳朵里。

再一睁眼,外面天都黄了。

杜清案头上摞了一堆纸球,也不知道重写了几遍。

潘春突然有点不好意思,原以为写页文书不过一炷香的时间,结果搞了三四个时辰都没完,害人家老爷爷连午饭都没吃。

“杜监丞,歇歇吧。”潘春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她饿了。

杜清却觉得他这是在催稿,心下惶恐,“大人稍等,再改一稿就能成了!”

笔下一顿,杜清又揉了一团,不好意思地笑着:“文书这种东西,一稿二稿等于没搞,七稿八稿回炉重搞。常有的!常有的!要不大人先回府歇息,下官写好给您送到府上!”

潘春甚是无语。

反正都是等,那还不如回去躺着等。

“那成,那我先回去了。”

傍晚时分,街上酒肆开始挂灯,一盏一盏朦朦胧胧,路旁姑娘还时不时地喊两声‘公子’,烟火气十足。

潘春看着那些灯笼,忽然想起她的青安帮。

每到这般天色,船队在漕河边上首尾相接,也是这样灯火林立,一眼望不到边。

丰叔若是知道她死了,一定很难过吧?

熊三熊四兄弟俩,应该也会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为她嚎上两嗓子。

白浪他....

等拿到开闸令,她马上回临清看看去。

潘春正想着,忽然被人一把拽住。于是她的左臂条件反射般弹出,一拳将左青卯到了地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