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兄有胸(互穿)+番外(185)
戚天成不赞成,“可昨日鞑靼人不就是从东港来的吗?”
“哎呀,爹!梅家嘴上说是去东港寻梅子渊,搞不好他们早就知道朝廷内幕。总之咱们跟着梅家跑肯定没问题!再说了,昨日鞑靼人炸了通州粮仓的,现在粮仓一毁,九边战事堪忧,鞑靼大军迟早要攻破寒玉关!到时京中几十万人南下避祸,哪有咱们戚家落脚的地方?倒不如去东边搏一搏,正所谓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
“你说什么?通州粮仓炸了?”戚天成手一颤,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戚言笙叹了一声,一脸悲痛。
戚天成看着戚言笙怀里的孙子,终是无奈道:“那就赶快收拾东西,跟梅家一起走吧。”
“不如先让漕船往东,先暂避登州。鞑靼人的船是从北面直下,咱们往东南应该不会再遇到他们。”梅子渊站在船头,迎风望着刚刚浮出海面的太阳。
“行,登州可以。”潘春在心里算了一下路程,觉得去登州是个法子。
登州卫所临海,有守军,漕船停在那里至少不怕海寇,也算把漕粮送到了朝廷手里,不算自己贪了。
天下太平的时候,漕粮是笔买卖,可要是打起仗,漕粮就是烫手的山芋。
鞑靼人要抢,各路人马自然也想趁乱分杯羹。
潘春很明白青安帮现在的处境,这批漕船一定要有个好去处,如果被人趁乱抢了,朝廷必要追究责任,弄不好还要扣个通敌的罪名;毁于战火那就叫命不好,血本无归也怨不得别人。
所以,最好还是把漕船交给朝廷。
潘春即刻安排下去,“起航,一路向东,去登州!”
不消片刻,漕船依次向东驶离港口,打头的几艘踏着海面金色的鳞光,缓缓行进。
梅子渊打算向潘春道别,他不能随青安帮去登州。既然漕船已无事,他要尽快回京城。
鞑靼人连夜东袭,他十分忧心京中现在的形势,更担心父母的安危。何况他还要回去准备迎娶潘春的事,如今突遭战乱,有些仪式就要化繁为简,能快则快。
趁他们所在的这条船还没动身,梅子渊向潘春郑重行了个礼:“潘帮主,今日遭逢国难,我需即刻返回京中,眼下你我的亲事虽不能按仪程将礼数全部备齐,但该有的聘礼一件不会少。待我回府请示父母,择日便赴临清上门提亲。”
“啊?”潘春听完吓得刀都掉了,“你你...你...”
他怎么还没忘了这茬?!
那场旖旎梦境如电般闪回,潘春两颊顿时就红了。
“哎...那个....昨晚那事你不用放在心上。”她急忙别过脸去,发现身侧的白浪青着一张脸,眼里全是刀锋,恨不得戳死梅子渊。
潘春只好把脸又侧了侧,不想熊四却一脸天真的凑过来,“帮主,你咋脸红了?”
潘春想揍他一顿。
就在此时,熊三突然带着一个兄弟跳上船来,“帮主!你看!”
熊三手里拎着一个罐子,身旁那个兄弟半身湿透,潘春还未上前细看,便闻到一股浓重的火油味。
“这群狗鞑子想烧死咱们!”
熊三将罐子往船上一扔,里面的药粉洒了出来,白浪上前用手指捻了捻,眸子一沉,“是火药。”
半身湿透的兄弟怒道:“帮主!咱们原是搞不清楚状况,又怕丢了漕粮,才不敢跟鞑子硬拼,哪知道人家想把咱们连人带船都火烧了!要不是三哥半路杀出来救了我们,咱们后边一百多条船就没了!帮主你看!”他把被火油浇透的胳膊举到潘春跟前,“他们捆住我半晌后,不知从哪儿弄了火油,连人带船一起泼,后来好像火油不够了,就放这个罐子。反正他们就是要把咱们全烧死!连漕粮都不要,狗鞑子还真是狠啊!”
潘春看着地上的火药罐子,眸光一敛又有些疑惑,“烧船?”
一开始她还挺奇怪,鞑靼人为何每船只派一人把手,原以为他们是兵力不足,分不出多余的士兵看守漕船,如今看来,是他们根本就不想要!
她忽然想起梅子渊在青安帮时跟他讲过的话,胜败看似靠兵力多寡,实则拼的是后方粮草。
潘春猛地转头看回梅子渊,梅子渊也同样看着她,“坏了!那队突袭的鞑靼人不是去京城,他们要去的是通州!”
“通州?”白浪疑惑道:“鞑靼人不是要杀皇帝吗?去通州做什么?”
“毁通州粮仓,断九边军粮!”梅子渊越说心里越凉,不禁靠在船边倒抽一口冷气。
鞑靼人选择这个时机从东港登陆,正是为了漕粮!
东港看似离京城近,但离通州更近!
只要把通州粮仓和最后一批漕船烧掉,九边就会不战自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