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风絮(45)
与林疏渺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来捧场的其他顾客,尤其是女性顾客。
茶那间的定价可不便宜。
汴京城物价虽贵,可当街小吃也不过十五文一份。奢侈一点的羊羔酒,常见于官宦人家,八十文一角。三两个士大夫在普通酒楼小聚,大约要五百文。
而茶那间的一壶雪水云绿,加上一份点心,就要一两银子。
今日开业,凡路过进店的客人皆可免费品尝一杯奶茶,是以价钱虽贵,但今日店铺内仍挤得水泄不通。
到了傍晚,茶那间人气不减,有女子相携夜游而来,吃茶于此,皆惊叹于奶茶的醇香。茶那间的开业,可谓是十分成功。
苏令意心安理得的数钱,茶肆中的四个大人忙的人仰马翻,尤其是何秋,强烈要求再招几个人。
他把汗巾狠狠的摔在桌子上,斜睨着苏令意,颇有她不同意就不罢休的气势。其他人一言不发,郑二娘抱着手一副看好戏的样子,徐掌柜眼神飘忽,不愿得罪苏令意,但期待的眼神显示出他的真实想法。最老实的何冬,先斥责弟弟要好好说话,接着矛头一转,对准苏令意,说是该再招几个人。
苏令意的梦想之一是当个吸血的资本家,但迫于巨大的社会压力,也不得不开始考虑招工的事情。
她之前已经知道徐掌柜一家是为了报恩才留在这儿工作的,那何氏兄弟呢?
何冬说他们兄弟二人本是外地人氏,当地连年大旱,不得已进京讨生活,一开始是在码头卖力气,接过一天晚上为救一个小姑娘,得罪了勋贵子弟,他们无依无靠无权无是,很快就锒铛入狱。
是楚尽救了他们。
苏令意听完一阵沉默。楚尽多管闲事也就算了,还把人家的未来都安顿好了,属实是超出了她的想象。
招人的事情交给徐掌柜去做。徐昌虽然看着唯唯诺诺,还怕老婆,但工作能力还是可以相信的。
这种想当然的想法就持续了一晚上。
第二天,徐昌领着四个脏兮兮的十一二岁的小孩站在苏令意面前。她不可置信的望着徐昌那张油腻喜庆的脸,“这……这就是你招的人?”
两男两女,徐昌让他们站成一排,乐呵呵道:“价格低人勤快,实在是开店必备良员!”
苏令意咽下一口口水,努力组织语言,想说的委婉一点:“你不觉得他们有点……有点……脏吗?”
她放弃治疗。
徐昌眨了眨眼睛,表情犹如八月的天,说变就变,泫然欲泣道:“苏小姐,他们都是可怜孩子哇,我实在不忍心看他们流落街头……”说罢,给小孩们使了个眼色,小孩们一个接一个的说道:“苏姐姐,求求你收留我吧,自从我最好的朋友狗剩死在秋天,就再也没人陪我说话了。”
“我三天没吃饭。”
“我不想睡在破庙,庙里有好多老鼠。”
“他们打我,我好不容易才逃出来的。”
几个小孩七嘴八舌,泪眼婆娑,吵得苏令意脑仁儿疼,无奈挥挥手:“行了行了,你们都留下。”
小孩们欣喜,扑向苏令意,苏令意小心翼翼地避开,翘着指尖把放在她腿上的小黑手拿开,尴尬的转移话题:“那个……你说你好朋友死了,他是怎么死的?”
脸黑如碳的小男孩神色悠然,不急不徐道:“老死的啊。”
“?”
“狗剩是一只蝉。”
我有一句脏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徐昌眼见势头不好,擦了擦并不存在的眼泪,蹑手蹑脚的往后走。他为了能让这些孩子顺利的留在茶肆,对他们的身世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加工……
万事开头难,任何事只要走上正轨之后,就会变得容易许多。若说景初十四年的春天还有什么值得记叙的事,那大概就是林疏渺带奶茶进宫献给皇后、太后品尝,受到皇后与太后的盛赞,茶那间自此名声大噪,盛极一时。
第23章 来人
天桥边的柳树下新搭建了一间小屋棚,有一少妇带着儿子在卖馄饨。皮薄肉多,味道极好,苏令意三天两头就往那里跑。
妇人头戴粉白头巾,柳叶眉,含露目,碎发在额间,遮住眉眼淡淡的忧愁。她站在灶台前煎小馄饨,十多岁的儿子坐阴影下帮她烧火。
将树枝折断,麻利的塞进灶台,后拿起蒲扇,小幅度扇两下。许是烟火过重,他的脸上黑黑的。
苏令意走过去,恰逢他抬头,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亮的触目惊心。苏令意沉迷其中,盯着看了许久,直至男孩露出不满的神色,才若无其事的移开视线。
“又来啦?”她是常客,妇人认识她。
苏令意点点头,“一碗汤的,一碗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