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风絮(17)
不过,她有很多条生活准则,并不是时时刻刻都遵守,那样她就成了一个死板的人,也就不是苏令意了。她的生活准则,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拿出来说上一说,其它时候就当它们不存在,毕竟她是一个活得“心血来潮”的人。
苏令意还有一条生活准则,叫做不要为离开的人感到难过,因为不值得。她今日就没有遵守。
她一个人孤单了十几年,楚尽不过来了几天,面对漫漫长夜,她感到有些寂寞。
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苏令意的意识逐渐涣散,慢慢进入了梦乡。
惊喜总是在不经意间掉落的。
楚尽离开,苏令意还没来得及好好伤春悲秋一番,天大的喜事就朝她砸过来。
玳双的家人来信,说母亲病重。阿远许她回家几日,照顾母亲,以尽孝道。
苏令意在一旁听着,眼中尽是着急,好几次想要插话,都被挡了回来,正在生闷气呢,就听见阿远柔声道:“小意儿……”
“在!”
元风忍俊不禁:“夫人您再不叫她,我看她脸都要气红了。”
玳双翻了个白眼,念云摸了摸苏令意的头。
阿远接着说:“你也和玳双一道出去看看?”
苏令意如小鸡啄米一般狂点头,然后扑进阿远怀里,“阿远你真好,你是天底下最好的夫人!”
“只是最好的夫人?”
“还是最美丽、最善良、最招人喜欢的夫人。”苏令意从善如流。
阿远轻轻点了一下她的脑袋,“我还以为在你心里最美的人是你自己呢。”
“……”
害,怪了解她的。
清早就开始收拾东西,等真正出府已经午时了。
要上马车时,元风追出来,递给苏令意一个小荷包,说是夫人给的。
颠了颠,沉甸甸的。在车内打开一看,有几两碎银子。苏令意一个月的月钱也才一吊钱,容不得她不欣喜,宝贝似的将荷包抱在怀里。
“夫人给了你多少银两?”玳双好奇地凑过去看。
苏令意一扭身,不给她看。
玳双瞧不起她小家子气的样子,嘲讽道:“呵,小样儿。”
苏令意不与她计较,抱着自己的银子,傻呵呵的:“我也有钱了,嘿嘿嘿,我也有钱了!”
--------------------
作者有话要说:那时候我想,人活在世上,找不到所爱的人,尚且能爱爱这个世界,可是找不到所恨的人,要去空泛地恨这个世界,这件事太荒谬。
——出自路内《少年巴比伦》
第9章 丫鬟
玳双家在汴京城三十里外的一个村庄里,好不容易回家一趟,断不可空手回去。她让苏令意坐在马车里等她,自己则下车去采买物品。
街道上挤得水泄不通,叫卖声、讨价还价声络绎不绝。苏令意懒得下去挤,虽然好奇,却还是只撩开窗帘的一个角往外看。
汴京城内坊市不分,商业极为发达。
推着独轮车的走货郎,挑着茶担卖茶的男男女女,提着红酸枝提盒送餐的小二,还有卖香糖果子的,卖素签的,卖麻饮细粉的,什么卤煮卤鸭灌肠水饭,更不在话下。
往人群聚集处看去,又有唱花灯、耍猴、皮影戏、说书等江湖艺人在大展身手。
苏令意掂了掂沉甸甸的荷包,心底发痒,又想到这两日有个小丫鬟说金华门街上有一家陶记滴酥,香甜软糯,有浓郁的奶香味。
她探出头去,问车夫:“小哥,这是哪?”
小哥戴着斗笠,靠坐在马车上闭目养神,“梁门街。”
汴京城内分内外城,拢共二十多个城门,每个城门又有俗名、官名两个名称,是以街道多以城门命名。
苏令意又问:“金华门街在哪?离这儿远吗?”
不耐烦的转了个身,背对苏令意,“金华门在城东,我们在城西,你说远不远?”
苏令意哑然,不再打扰车夫,巴巴坐回车上,神情闷闷的看着窗外。
玳双去了许久,久到苏令意都快趴着睡着了,才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气喘吁吁的回来。
苏令意揉了揉眼睛,“怎么去了那么久?我都无聊死了。”
玳双白了她一眼,从刚才采买的东西里挑了一包,打开油纸,放在苏令意腿上,冷硬的说:“吃。”
那油纸的外包装上赫然五个大字——陶记点心铺就这样毫无防备的印入眼帘,再一看那还冒着热气的点心,“滴酥鲍螺啊……”
“整天念叨,烦死了。”
苏令意看看玳双,又看看饼,又看看玳双。心绪涌动,却不知说什么好。
拿起滴酥,将要放到嘴边时顿了一下,给玳双递去。
玳双扭头,没好气的说:“自己吃去,气都气饱了,这鬼东西居然只有金华门有卖的!害我跑了那么多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