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将(352)

作者:张佳音 阅读记录

燕王一顿,心里浮现出几个答案,却没有回答,而是道:“儿臣不知,请父皇解惑。”

明帝没有为他解惑,打开一本奏折,冷淡又带着几分故意道:“朕对裴卿,可比对你满意多了,若裴卿是秦氏子,朕定然不会选你。”

任是谁,被这般直截了当地说不如另一个人,心里都要有些芥蒂。

但燕王闭了闭眼,却是很快便想到,裴君确实比他坚定、果断、冷静……那种种优点,曾经让他欣赏,亦曾让他苦恼过。

时过境迁,那些过往的情绪压在心底,慢慢减淡,可情义仍在。

于燕王的角度,即便裴君在某些位置上不可或缺,但有些计划,完全可以选择其他的替代者去做,不必非要施加在裴君身上。

燕王向来任人唯能,但远近亲疏,人之常情,他并不认为这一点逾矩。

然而明帝看着他的神色,脸色越发阴沉,严厉地训斥:“收起你的自以为是,回府好生反省,你若是仍旧执迷不悟,朕的教训,定教你日后悔不当初!”

燕王……拜下,离开皇宫,回府禁足。

是夜,大门紧闭的燕王府悄悄送出一封信。隔日,又一封回信送进来。

燕王打开,上面只有简单的几句话——

当初殿下与君商议之时,便已知晓不可能,今此一试,果然。

而今陛下禁足殿下,正合心意,待得君重回朝堂,一切依照计划进行,请殿下静候。

燕王折起信纸,伸向蜡烛,看着信纸一点点化为灰烬落在桌案上,些微出神。

他其实是真的希望父皇能够准许他的请求,放裴君丁忧回乡的,只是可惜……理智的推测大多时候才是最合理的走向。

……

燕王禁足两日后,明帝亲下旨意给裴君,夺情,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七期之后可着素服朝议当职。

裴君领旨谢恩,随后便有条不紊地安排起由族人代替扶灵回京的各项事宜。

停灵四十九日之后,裴君与裴婵亲送祖母灵柩出京数十里,方才归京。

第二日,裴君便正式回职,处理这些时日积压的繁杂公务。先前有些亟待解决批准之事,她在守灵期间便已处理,然剩余这些并不紧要的公务,她仍旧实实在在忙了几日。

裴君理清楚她分内的公务,再上朝时,忽然拿出一份奏折——奏请陛下恩准修改大邺目前的税法。

而奏折中所奏内容一经念出,朝堂上便有沉重急促地呼吸声此起彼伏,奏折一念完,强烈的反对声一片。

盖因大邺经几年战乱,为保证国家运行以及对前线的支援,在租庸调之上增加数项税收,收四季之税,另有林税、青苗税等税,还有盐铁专卖,严禁私贩。

如此种种,税收严苛,百姓艰难,有战事之时,也就罢了,如今几年过去,大邺已经缓和过来,再继续那般,便是坑百姓,饱私囊。

先前燕王提议减税,已是有许多朝臣极力反对,但减税的旨意下达,是可以设定年限的,一年两年,就已经像是恩赐一般。

所以燕王最终的目的,其实是变法,裴君与他不谋而合。

租庸调制在突厥入侵之前,便已显现出弊端,那时大邺已经历经三朝,边境虽有侵扰,然大致稳定,人口激增,能够按照人口分配的耕地越来越少。

可税依旧是按照大邺建国之时设定人口可分的亩数收取,并未考虑百姓们的处境,长此以往,早晚要激发矛盾。

事实上,突厥入侵,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矛盾的激发,大邺百姓一心系于国难,勉强扛下了种种苛税。

而北境战后出现大批的无主田地,迁徙过去的百姓得到了土地,又继续减缓了矛盾的激发。

可若是不改变此制,高官王爵依旧拥有大片不需要交税的土地,百姓分得的土地依然会越分越薄,法不变,便会生民变。

五年十年不来,几十年也会来,大邺何来盛世?

是以燕王和裴君等商议,第一次上奏,裴君直接奏请取消四季之税、人头税、青苗税等税,按照户籍下田产实际亩数收税,并且按照户籍人口设定一定比例免税田,以保证天灾人祸发生之时,百姓尤有富余应对。

与此同时,提高高官王爵土地全部免税的标准,建立更加完善的籍册制度,整个大邺推行,尽量避免瞒报田产之事发生。

诸如此类,一项一项,全都踩在贵族的利益上,如同戳了贵族的喉管,与整个贵族阶层为敌。

朝堂之中,若是以裴君为主一分为三,其一与裴君同声共气,其一与裴君政见不合,其一则是中立派。

而这一日的朝议,因为裴君一封奏折,大半朝臣都站在了裴君的对立面,言辞激烈地驳斥裴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