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难封+番外(93)
“我看这天下是真要献给晋王了。”
“呸,此等话你也敢说!”
“诸位将军若有力气,不如想想军中奸细该如何抓吧。”壮武将军起身来,掀帘往外走,“真是乱套了。”
他出来,对上宋清明。
“昨晚你的表现可圈可点,可我还是那句话,”壮武将军说,“你是个良将,但不一定有帅才,圣人这步棋,走得草率了。”
宋清明作揖道:“蒙您谬赞,只是如今重担压肩,不得不行。”
“劝你一句,早日稳定军心。”
“多谢。”
天将破晓,重重疲乏压在身上,而他还不能睡,宋清明回到帐中,却看见宁荣坐在角落里。
说起来直到如今,宋清明也想不明白圣人与宁荣为何会选择自己。他自恃为枭雄猛将,却又如何当得起主帅之责。若做不到,如今七万大军的命便如同当年那三千先锋军一般,他如何背的起这血债。
宁荣看见他来了,动了动,嘶哑着吐出声来。
“那晚秦守说,行军打仗太过艰辛。二叔身为主帅本就担重,如果作战不力,很有可能会被刺激病发。”
“确实如此。”宋清明在他身旁坐下。
“于是我就想着,如果能找人减轻他身上的担子,或许他就能平平安安地打完仗回去,”他声线有些颤抖,“到时候奏请圣人颐养天年,我也不离开京城了,和步青一起还能再陪他十几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你确实是我眼中最合适的人选,”宁荣转过头,疲倦笑道,“圣人也是这么想的。”
“若我不行呢?”
宁荣深深看着他,从怀中掏出几份开了火漆的军报。
宋清明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他抬手接过,又犹豫着打开。笔迹瘦硬,笔法外露,是赵锡的字。
“八月廿五,钱庭改道阴里关,求援。”
“九月初三,椋城失守,求援。”
“九月初八,孛城失守,求援。”
“九月十七,鹄城失守,八城已沦陷,急求援。”
“……”
“九月廿三,鄢城位处天险,此后平野千里无可阻拦。坚壁清野,誓死守城。”
誓死守城。
宋清明久久捏着这些纸片不出声,明明不过简短几句话,他却要花费极大的时间,久到每一个字,每一下笔划都铭刻进肺腑。他又看向帐外,今日正是九月廿五。
鄢城里,赵锡执剑茕茕独立,仿佛长夜难明。
天上星河转,远处地平线处,一片黑压渐渐弥漫吞噬而来,连着地面轻轻震动,陡然间数颗流星跌落去,尾线划破天际,璀璨瑰丽。
赵锡抬起手,似在迎接这盛景,又像步入命运终局。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誓死守城……他已经不打算后退半步。”宋清明仰头靠上柱子,一下下撞着,好像只有这样才能纾解内心苦痛。“为什么不能派军支援,哪怕一万人也好!”
“抱薪救火,你心知肚明。”
“如今绕路叛军后方,算上苦战时日,至少需要一月。但是大军赶去支援,只需七日先锋便可到达。”宋清明喃喃道。
入梁地支援赵锡,则是正面迎吴、晋锋芒,即便胜也不过是惨胜,若是败则满盘皆输。
“我说过,”宁荣轻笑道,“争到这帅位,想去哪就去哪,我是在帮你。”
嗡——
宋清明闭上眼,耳边响起耳鸣声,思绪混乱如泅水般,几近窒息。
朦胧间,他看见那黑压压一片弥漫到城下,城头上,肃杀秋风里赵锡背影清冷而立,而他伸出手去,赵锡猛然转过身,拔剑斩来。
“不要来,清明。”
“不要来。”
宋清明怔愣着走上前,任凭剑身从身前而入,胸口赤血从银白铠甲中汩汩渗出,他越走越近,直到剑身贯穿身体,他终于牢牢抱住赵锡,隔着长风万里,相思无涯。
可他却说,“我不来了,赵锡。”
我曾以为在家国大义与你中,我会毫不犹豫选择你。
但原来,我做不到。
勤政殿,烛火一夜未灭。
“陛下又为何执意要用那宋家三郎,”寂静里老宦官端茶来,声调沙哑,“此人不过二十出头,又与贤王相交甚密,难保他不会为私情所耽。”
赵瑾合上奏疏,嗓音沉冷。“那朕,赌他不会。”
若问世上有谁最不想梁地失守,除他以外,唯有宋清明。
但赵瑾赌宋清明在大局与那人之间选择大局,赌他会为了那人拼尽一切,只为在最短的时间内救下梁地。
为了赵锡,宋清明这场仗,必须胜。
号角长鸣,擂鼓阵阵,宋清明在晨光熹微之时惊醒。赵锡执剑下城头,宋清明走出营帐,盔甲披戴在身,带着所向披靡的气势,他传令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