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65)

作者:金谷飘香 阅读记录

“田同志,您去忙,我就不打搅了!”

白奕雄见好就收。

他对田大旺观察良久,早就想找个机会接触。上一回人多,没捞着说话,这一回把名片递过去,算是搭上了线。

田大旺转了一圈。一切正常,秩序良好。

他回到主会场。

何处长有事,先回去了。赵科长来接班,就拉着田大旺去拍卖现场。

拍卖现场在东南角。搭着高高的台子,铺着红地毯,还挂了一圈彩色气球,拉着彩带,布置得很花哨。

这时候,拍卖活动正在火热进行。

一张长条桌子,铺着红色灯芯绒布,摆着一件件拍品。这是十多位知名人士,从家里拿来的,说凑个趣儿,扩大一下声势。

“女士们,先生们,第五件拍品,景泰蓝花瓶一对…….”

拍卖师穿着黑色燕尾服,戴着白手套,拿着拍卖锤,彬彬有礼。

田大旺扫了一眼。

聚集在这里的都是社会名流,不管是男士还是女士,穿着打扮都很时髦,不像是赈灾,倒像是来搞社交活动的。

他觉得好像变了味儿?

可工商联代表提倡这个,说沪上是一座金融商业城市,眼界开阔,交际应酬是难免的。而他们这些转业干部都是土包子,对时髦的东西不懂,也不感兴趣。

田大旺不由得蹙着眉头。

赵科长见了,促狭地笑了笑。

“建国同志,这是工作……”

“……”

田大旺何尝不明白?可心里还是别扭。

新中国是为劳苦大众服务的,不是为了这些商人和资本家的利益。可现在要讲团结,跟工商界人士搞好关系,尽快恢复生产。

跟田大旺不同,赵科长对拍卖饶有兴趣。

他是本地人,以前做地下工作的,经常跟商界大佬、伪政府官员打交道,很有交际手腕,也很圆滑。可工商处大部分都是转业干部,行事果断,作风硬朗,相处起来有点格格不入。

赵科长开玩笑说:“转业干部只懂得打仗,不懂得经济。”

言外之意,搞建设还得靠本地干部。

这也是南下干部和本地干部的矛盾之处。为了缓解,南下干部即便看不惯,也不得不融入。时间久了,难免会受到影响。包括何处长在内,都在强调要团结,要搞好关系,不能太僵化。

不知不觉,田大旺也有了改变。

不管是言语上还是思想上,包括对梅英的态度上。可这个时候,他还未意识到,当自己在做本职工作,并未违背初心。

*

游园活动进展顺利。

这跟周围的安全警戒分不开。到处都是巡逻的战士,全副武装给敌人以震慑。保卫处那边,对张长岳的调查还在继续。

徐科长收到了最新情报。

张长岳是化名,本名叫张文涵,小名阿坤,姑苏人士,父母早亡,被族人侵占家产,不得不去沪上投奔姑母,寄人篱下。他学习刻苦,十七岁考上交通大学物理专业,品学兼优,还拿了一等奖学金。

这样一位青年,为何会成为特务?很令人费解。

徐科长查阅其姑父的资料,有重大发现。

张长岳的姑父也姓张,叫张禀仪,解放前在金陵城担任情报官员,跟小洋楼的主人黎鸣之是大学同学,也是好友。

解放前夕,张禀仪携二夫人及其子女逃离海外,撇下了元配张太太,也就是张长岳的姑母。张太太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去了米国,女儿嫁了人。

也就是说,张长岳的姑母还在沪上,孤零零的一个人。

那张长岳会不会躲在姑母那里?

徐科长立马驱车前往,拜访张太太。

张太太住在一栋石库门房子里。两层五开间,带着阁楼和晾台,很宽敞,也很安静。见有人来访,神色淡淡,很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张太太,我想了解一下情况……”

徐科长望着张太太,说明了来意。

张太太听到阿坤做了坏事,神色微变。

一直以来,她把阿坤当成自己的孩子,疼爱有加。可丈夫却看不上,嘲笑她给张家收破烂。她知道丈夫有外心,虽然没有跟她明面上离婚,也弃之如敝履。好在,阿坤很争气,跟他大表哥一样学习好,脑子也好使。

可没想到阿坤会搞起情报,变成了张禀仪那样的人?

张太太不敢相信,苍白着脸说:“徐先生,这不可能,阿坤不是那样的人……”

“张太太,您看看这张照片,他就是张长岳,我们要找的人……”

徐科长取出一张黑白照片。

张太太看着照片,手微微发抖。

“这是阿坤,我好长时间没见过他了,可他不是张长岳……”

“不是张长岳?”徐科长觉得奇怪。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