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324)

作者:金谷飘香 阅读记录

当天下午,去下河村探望了姥爷姥姥和几个舅舅。

田小苗和柳冬生带着一包山货,踏上了归程。

经过邻省,他们下了火车。

按照地图上的路线,找到某县的烈士陵园,探望陈淑英同志。

田小苗这才晓得老家那是一个衣冠冢,陈淑英同志留在了异地,跟同志们在一起。冬子小时候,父亲常常跟他说:“冬子,你娘跟革命先烈们在一起,不会孤单的……”赶着回乡,父亲都要拐弯来烈士陵园看一看,跟淑英说几句话。

松柏掩映,庄严肃穆,一座青石墓碑高高耸立。

柳冬生站在碑前,克制着内心的情感。

“娘,我和小苗来看您了……”

田小苗伸出手,抚着墓碑。

上面嵌着陈淑英同志的照片,穿着军服,齐刷刷的短发,抿着嘴笑着,跟她儿时看到的那幅照片一模一样。

她和柳冬生并排站着,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对先辈的追寻,对烈士的崇敬,对亲人的怀念……

第161章 .牵绊

*

回到京城,田小苗和柳冬生投入到了工作中。

他们一个星期团聚一次,多是柳冬生过来。

家属院在办公区后面,隔着一道院墙,单开了一个小门,方便人员出入。院里有一栋红砖小楼,四层高,呈南北向,大斜坡楼顶,灰瓦,高烟囱,有着浓郁的苏联风格。

这是标准的筒子楼,每一个楼层都带着长长的回廊,楼梯在中间,两边各有四个套间,水房、厨房、洗手间都是公用的,跟楼梯挨着。楼前有一个大花坛,栽着雪松、冬青、月季,还有两棵海棠树,郁郁葱葱。

田小苗的家在二楼,圆拱形门头、圆拱形窗户,很有美感。两个房间南北通透,光线很充足。

在六七十年代,筒子楼算是“先进”的,能盖楼的都是重要单位,一般人住不上。可她更喜欢四合院,如果有机会,还是想搬到院里住。

楼里都是同事,很安静,很少有人串门。柳冬生来得多了,跟大家都认识了,在楼道里碰见了,就客气地点点头。

由于工作性质,闲杂人员很少,家属也很少。成家的同志多是体系内的,夫妻双方从事着同样的工作,行业外的多住在别处,也有两地分居的。

这个年代,夫妻两地分居很常见。

那些支援“三线”建设的,大多如此。还有国防工业体系,搞尖端科技的更是隐姓埋名,去了不知名的地方,一年见不了几回面。

没有怨言,只有奉献。

这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年代,也许有点偏激,可不失热血和奋斗精神。不管是科技人员,还是工人、干部,都有奋斗目标。

作为国际问题专家,田小苗更是发挥了自身所长。

她带着研究小组,对双边、多边关系做了分析。一些容易忽略的问题,一一呈现出来,为下一步的决策提供依据。她小心地把握着度,不留下任何痕迹,以免引起猜疑。

截止到目前,中米关系进一步好转,跟西方国家陆陆续续地建交,恢复了正常化。不管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有所突破,国防压力也稍有缓减。

中、米、苏三个大国之间,取得了微妙的平衡。

当然,外部压力依然存在。

北部边境线上,重兵依旧,苏联的机械化部队整装待命,防备措施不可或缺。

就像是应对,“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进一步落实。

街头巷尾刷着红褐色的标语口号,宣传画随处可见。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行动起来,防空设施、粮食物资储备,还有民兵训练。

“不称霸”是我们的外交.策略,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会像米国、苏联那样欺负弱小,称王称霸。这个既定方针,为后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系列报告出台,田小苗成绩斐然,受到了组织上的嘉奖。

她提升了一级,跟柳冬生一样挂着副团级,虽然不带兵打仗,可级别一点都不低。当然,除了领工资,这个级别基本上体现不出来。

田小苗很满意。

她还不到二十九岁,照这么发展下去,会成为高级将领吧?个人的进步,伴随着祖国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

随着秋季的来临,柳冬生也投入到了集训中。

他去内蒙搞封闭演练,一呆就是两个月。回到京城,已是十二月底,正赶上过生日。他二十九岁了,看到小苗精心准备的枫叶贺卡,笑得合不拢嘴。

“小苗,咱们看电影去……”

俱乐部放电影,一连看了两场。

都是战斗片,在枪.炮声中度过了生日,迎接新年的到来。

*

一九七二年就这么过去了。

“元旦”过后,经济方面有了重大举措。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