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276)
家里三个孩子,老大何有望在外贸工作,整天跟数据打交道。老三何有慧职校毕业后,进了工厂。只有何有才跟部队沾上了边。
“有才是好样的,是革命的接班人……”
听到这话,曹玉英很生气。
好不容易养大的儿子,就这么飞走了?离得那么远,见一面多难啊。
曹玉英实在是忍不住,就给孙梅英打了一个电话。
“唉,你说这叫什么事儿?早知道就不让有才上大学了,老老实实地念个中专,不就稳稳当当地留在了沪上?也省得操心了……”
孙梅英听着,也很感慨。
跟小苗一样,成了国家的人,就由不得自己了。
回到家,就跟田大旺说:“大旺,老何家的有才也分到外地去了……”
“是啊,三线建设离不开人……”
田大旺所在的辖区,以金融商贸为主,不在内迁之列。其他工业区就不一样了,纺织、机电、船舶等都在计划内,一些机械设备开始打包装运,顺着长江逆流而上,去那边建设新的厂区。
市里也做了动员,号召干部奔赴西南,支援建设。
如果不是梅英拦着,田大旺差点报名。梅英说:“大旺,小苗可是打过防疫针哦,未经过家里表决,不能随便打申请……”
看到梅英瞪眼睛,田大旺就开玩笑说:“要是再年轻几岁就好了,扛着行李就出发了……”
可说归说,田大旺不是毛头小伙子,没那么冲动。
他一个工商干部,去那边能做啥?提交申请书,表明的是态度,起个模范带头作用。现在讲思想、讲政治,领导干部要走在前面。
考完试,就放暑假了。
五一和三子给小苗写信,汇报期末考试成绩。
田小苗自然没看到,也未准备信件。
三子眼巴巴地盼着,不停地问:“姐姐咋还没来信呢?”
孙梅英哄着说:“三子,这信里不是提了一句吗?”
“就一句话,不算数……”
三子记得姐姐临走前说:“考得好,就有奖励”
直到开学,也没收到小苗的来信。
孙梅英和田大旺有些奇怪。
依照小苗的性格,一定会给五一、三子写信的,为何只在信里问候一句?
*
秋季开学后。
五一升到了初三,三子上小学六年级。
田小苗意识到自己疏忽了。她想补救一下,就把写好的信件寄回京城,再托同事转寄到沪上。
这一阵子业务繁忙。
一位前副国级人物携带着夫人从海外归来,引起轰动。舆论战又打响了,报纸上你来我往,针锋相对。孤岛那边气急败坏,派军舰往内陆输送武装人员,进行破坏。我海军抓住战机,在金门以南的海域,一举击沉了两艘刮民党海军战舰,给对方以痛击。(注1)
这场战斗影响深远。
一直以来,我海上力量很薄弱。海军从无到有,不过短短十多年,装备上很落后,经验上也不足,在对阵中并不占优。而这一回,凭着钢铁般的意志,不怕牺牲的精神,灵活的战术,以小博大,取得了伟大胜利。
敌人不甘心失败,打起了“心.战”。
策反对象主要是空军和海军。通过电台,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播放着靡靡之音,许诺黄金、美钞各种封赏,妄图用金钱、美色进行拉拢。
田小苗想起了一起叛逃.事件。
某地的三名同乡报名参军,在同一艘舰艇上服役。这是一支刚刚组建的海防部队,管理松散,政治教育比较薄弱。三人未能抵挡住金钱的诱惑,密谋策划叛逃。结果,趁着运输之机,半夜里,用残忍的手段杀害了艇长和六名战士,驾艇潜逃,影响非常恶劣。(注2)
趁着事件还未发生,田小苗整理了一份简报。
特别提到海防部队,不能征召本乡人员。防区内要注意甄别,同乡之间要拆开打散,不能在同一个支队,同一支舰艇上。
江黎明看了,表示赞同。
听父亲说过,征召新兵时大都跨省跨区,南方兵去北方,北方兵去南方,就是打破地域概念。而沿海防务比较特殊,北方士兵不习水性,征召的多是本地人员。沿海某省乡土观念特别浓厚,喜欢抱团,民风彪悍,需引起注意。
情报发出去了,能否引起重视还为未可知。
毕竟,尚未发生。
而那三名叛逃人员也没落得好下场,还拉着刮民党一名少将、两名上校在内的几十人葬身大海,无一幸免。
田小苗甚至想,拉着敌人同归于尽,是不是另类打法?
可想着惨死的艇长和六名战士,还是要想办法阻止,堵住漏洞。万一那边也有穿越者,发出预警,打不下那架飞机,岂不是很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