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208)

作者:金谷飘香 阅读记录

孙玉华挺着肚子,负担很重,一动也不想动。

接到门卫打来的电话,柳进军忙不迭去接人。

“大姐,可把你们给盼来了!”

柳进军看到孙梅英,就像看到了救星。大哥在的时候,一切都顺理成章。可大哥走了,压力倍增。

孙梅英也很有感触。

一直以来,柳大哥像兄长一般呵护着。等到他们都成长起来了,才慢慢松手。

*

转眼进入了四月。

各行各业鼓足干劲,朝着社会主义迈进。

思想水平也要提高。

上面提倡大鸣.大放,号召广大群众提意见,不管是生产上的,还是管理上的,该批评的批评,该改正的改正。

机关单位更是如此。

职工们发动起来了,鸣放专栏里你一言我一语,贴得满满的。有长篇大论的,有短小精干的,有署名的,也有不署名的,反正热闹得很。

“鸣放”一开始,田小苗就提醒过。

“爹,人家提意见,就听着,千万不要发火……”

少说话,多做事,态度要谦虚。

田大旺口才不好,写作能力也一般,自然不会冒头。

搬家后,他和孙梅英一起报了夜校,就在小苗所在的学校。白天,同学们上课,晚上学员们来补习,都是附近的机关干部,热情很高。

爹娘去学校,小苗看着五一和三子。

孙梅英调动后,时间宽裕了,学习就更积极了。

可赶上开会,孙梅英的话很少。

刚换了新单位,对情况不了解。况且,小苗一再叮嘱,甭管人家怎么动员,怎么引导,都不要开口提意见。即便提意见,也只说好的,不要提不好的。

大鸣.大放,就是暴露思想的。

气氛不热烈,脑子不发昏,哪里能发现真面目?

公私合营后,工人阶级当家作主,有了神圣的使命感和事业心。在厂里加班加点搞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对厂子呵护备至,当成了自己的家。还对给生产建设提了不少意见,国营单位如此,合营单位也是如此。

集体单位也很热闹。

像曹玉英当了街道办副主任,管着街道加工厂,忙得不行。生产要抓,思想也要抓,特别积极。

到了五月,鸣放进入了高.潮。

官僚主义,摆架子都是问题。工作中脱离实际,搞主观主义也是问题。

真理越辩越明,出发点是好的。

可有人受不了了。

老何是工商局副局长,老革命一个,本身没啥问题,可他岳父被揪出来了,说地主老财跑到沪上避风头,还上了城市户口。

按道理,曹文栋和曹太太是上不了户口的。可曹玉英在街道工厂,表现积极,混了个街道副主任。人口登记时,把爹娘登记上了,普查人口的时候自然而然报了户口,还吃上了粮本。知道这事儿的人不多,可曹文栋爱显摆,喝了二两黄酒就说漏了嘴。

这件事,被有心人记在了小本本上。

赶上机关单位整顿,老何受了批评。

组织上找他谈话,要他注意影响,最好是把岳父岳母送回老家。老何嘴上没说啥,可心里明白,岳父岳母回老家是不可能的。在农村,地主的日子不好过,表现好的还行,像岳父这样的,说啥也过不了关。

机关人事复杂,红眼病也多。

何宏民羡慕起了田大旺,去分局就没那么多事了。

跟老何一样,赵景坤也挨了批评。

去年机关调整,赵景坤去了外贸局。他跟海外打交道很有经验,对业务也很熟悉。去年十一月,他亲自带队去花城,参加出口商品博览会。今年四月,又带队参加首届出口商品交易会,签了几笔大单,干得是得心应手。

他挨批评,跟他的嘴巴有关,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

他给田大旺打电话,委屈得不行。

田大旺了解赵景坤,就劝道:“以后少说一点,尤其是公开场合……”

赵景坤吃了教训,自然会接受。

徐立方在保卫部门,相对好一些。

他生性严谨,心思都搁在了情报上,对外界动向不掺和,不评论。想找他麻烦的,先得掂量一下,自个儿能否经得住那双锐眼的审视。

赵国江也是如此。

他性格平和,心底宽厚,不爱跟人家起纠纷,人缘很好。即便有人想拿他爱人说事,也被挡了回去。

“蒋同志是上过朝鲜战场的,还立了功……”

言外之意,说事的人拿啥跟人家比?

蒋爱华在部队上,基本上没什么困扰。只是听到柳首长调走的消息,有点难受。临行前,她去探望,柳首长鼓励她:“吃技术饭稳当,好好干。”

现在,蒋爱华才明白,柳首长的帮助有多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