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之海岛小白花超厉害 [重生]+番外(116)
沐云河比较倾向做服装批发,首先是她自己喜欢,其次岛外的服装业发展迅速,已渐渐进入审美时代了,而小岛上的人们穿着打扮相当落后,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意识,还停留在四季穿暖,衣服不坏就一直穿下去的观念里。
但岛上人口有限,如果专注做服装批发,只用船运服装估计得亏死。
去申市转了一圈,跑了两个服装批发市场。
节前的批发市场里特别热闹,看得沐云河心痒痒,询价询了一大圈,心底里也有数大概想选什么样的货,但就是没做好决定。
等回到小岛上,准备先安心过个年,这时候,她又收到了苏江宁的来信。
这回,苏江宁给她寄来了一万元钱。
原来,除了上次沐云河原封不动退回去的5000元外,那组名为《风暴眼》的照片又在去年年底获得了一个国家级新闻摄影类的奖项,1月底时奖金才分发到账,所以苏江宁就又装入信封,把两份恰好同是5000元的奖金一起寄给她。
看着手里一厚沓钞票,足足有100张百元人民币,沐云河不知道说啥好。
毕竟有人孜孜不倦地给你送为数不少的钱,是个人都会感动的。她想苏江宁也是心大,这几千一万元的怎么放在信封里走普通邮政呢?
上次她就想吐槽了,这要是5000元在半道上被邮递员弄丢了,你找邮政局赔还是不赔呢?邮政局没可能赔你,普通邮件寄贵重物品丢了也是寄出人本人的责任。
她之所以有样学样把5000元用普通信件寄回去,一是不知道苏江宁的汇款账号,即使去信询问估计他也不会告知,二来就是赌邮件丢失是个小概率事件,所以就不再多事。
谁知道这老兄还能再寄钱过来,寄一万,还是走普邮。
这下,沐云河不想再把1万元给他寄回去了,金额大了,风险也变高了,她可没那么心大。
所以她只给苏江宁去了一封信,介绍了一下自己目前的生活,分享了正在筹备买船的经历,并表示年后打算去一次申市,亲手把钱还给他,还请他千万别再送钱了。
这次收到来信以及回信的过程,沐云河驾轻就熟,不再忐忑激动得像有只小雏雀在心里扑腾了。
苏江宁每次得到奖金才想起给她来信,频率低至两月一封,虽然送钱的诚意令人感动,但多少有点资助偏远地区少年儿童的味道。
所以她提醒自己不要自作多情,回信的口吻以“像个被资助的女学生给城里好心大哥汇报学习工作”为佳。
过了年,沐云河惦记着给苏江宁还钱,提前了再去申市的行程。
原本她去申市总要带着家里人,但这次找了个借口独自前往。
节后的申市十分热闹,由于元宵未到,严格意义上的年还没过去,满街的张灯结彩还留着。
沐云河再次来到隆武路上。
这是个上午,她在进华新社大楼前,先在旁边那个馄饨铺子点了一碗虾肉小馄饨,重温口味的同时也做一点心理建设,作为进大楼内的缓冲。
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馄饨下肚,沐云河满血走进华新社大楼。
那时还没有高科技的门禁森严,见她是个少年人,保安尽职尽责拦住问她有什么事,但口气相当和蔼亲切。
沐云河穿着披风式的粉红色外套,带着抵御寒风的在北方更常见的兔耳朵耳罩,看着比实际年龄还小了几岁。
她说我找摄影部一个叫苏江宁的同志,他丢了钱,被我拾到了,我来还钱。
保安一听,当即给摄影部办公室打去了电话,几句话的沟通后,保安挂了电话,请她稍等。
稍等的过程中,保安看她可爱,忍不住和她说话,一会儿问哪里拾到的钱,一会儿问她家住哪儿,一会儿又问她几岁了。
沐云河心不在焉地随口敷衍,一边往电梯的方向看。
也就五分来钟,苏江宁出现了。
说来也巧,苏江宁平时在办公室的时间极少,一周也就来2-3个半天。
这天原本是不会来的,可前一晚,他重读沐云河的来信,对着“年后要来申市亲手还钱”一行相关的字看了半天,忽然决定之后要更多地待在办公室里。
如果她不是随口客气,而是真的要来还钱,那只有送到单位一条途径。毕竟她说过知道华新社在哪里。
虽然不知道她哪一天来,也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会来,但就为着这样一句话,苏江宁决定拿出上班的热情,多去办公室报到。
哪知道第二天,他才到办公室,刚刚脱了外套放了包,就接到了楼下的电话,说他丢了钱,有个小妹妹拾金不昧还来了,正在楼下。
苏江宁微微一皱眉:什么时候丢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