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尊还童之后+番外(88)
一整宿过了,直到昏暗中传来第一声鸡鸣,清晨亮光从屋檐外蔓延进来,照亮半面铜镜。
一个身影从阴影里走出。
汗水终于刷去了稚嫩的痕迹,属于孩童特有的柔软乌发早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头长直腰间,足以覆满了整个背脊的黑发,郁衍无声地,像对陌生人一样端凝着铜镜中的人。
他左手虚握右腕,缓缓活动起手腕,镜中人也同样用陌生的视线平视自己。
宽度大小都合适、左右比例也协调……
若在身量上,还能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更好了。
南烛刚才去楼下准备热水吃食,还没回来,郁衍等得浑身困乏,坐在床边静心安养时,忽的,一股异样、哪里空落落的不祥感直冲脑上——
不对,不对不对不对!
方才针入关元穴时,自己真气似乎滞了一瞬,郁衍背脊僵住,视线一寸寸下移,移到腹下。
关元位于脐下三寸处,掌管的是……
郁衍眼前一黑,用尽气力才勉力忍住内心的洪荒泛滥,用贯穿天地的吼声把南烛唤回来。
他要马上,立刻重新施针——
“啊?现在吗!?”
南烛端着盘子站在门外,一脸茫然,觉得现在老大英俊又神武,星辰一般闪闪发光,并没有哪里不对啊。
“而且尊主,唐门副门主在楼下,说有要事要见您啊。”
**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的唐七窍在楼下等足了一个时辰。
若是别家副主,早就会因为自己被轻视离去了,但唐七窍不,他是个妙人,他从不把等待当一种折磨,一个能随身带着完瓜子毛豆卤鸡脚五香兔头的人,怎会觉得时间难捱呢。
是的,唐副门主在江湖出名并非因武学,而是好吃——
他好吃之名在当地可谓妇孺皆知,有一次听有在五百里开外的小村里有家小铺,做的豆腐脑可谓天下一绝,唐七窍可以连夜带三匹马出发,中途又遇百年一遇的地龙,地龙带起泥石流,面对天灾,唐副门主不退反进,发挥了前所未有的潜力,翻山越岭,以一己之力救出那村里被埋的十数村民,为豆腐脑费的心力堪比西天取真经,也是个虔诚的食家了。
郁衍一直觉得,唐门这些年江河日落,真不是没有理由的。
旧友来蜀,唐七窍做东,请两人到当地最负盛名的馆子用餐。
“来来!大家饿了吧,先吃点兔肉垫垫,郁兄!你一定要试试这家的兔头,味道城里最地道的!你要哪个味?茴香、麻辣、红烧——”
眼见对方就要将那可怕的玩意夹进自己碗里,郁衍这才抄起酒杯,硬生生挡在面前:“唐兄,这杯敬你的,你我相识多年,我门初来乍到,对蜀中风土人情诸事不熟,以后恐怕还有许多事请教。”
唐七窍只得暂时放下筷子,接过酒:“请教不敢当,嘿嘿,你能过来,我开心还来不及呢。”
唐门几代门中无能人,年年吃老本,所产的暗器毒物还卖不过后起之秀,这次亲自拜访,唐七窍正是来商议如何强强联手之事。
像昨日给的药方,上头虽写清了七十六种药名、分量、炼制时间,但同样的材料,不同人炼制出的效果可能大相径庭,比如里头有味藤草,许多地方都能产,但用什么时节什么地方的才最好,却是需要言传身教才能知道的。
强龙不压地头蛇,门里正是缺钱的时候,两人各有所图当即一拍即合,暂定好以后生意四六分成。
“合作是美事,但亲兄弟明算账。”
郁衍啜了口水,提起一事:“在金陵时,我曾听到你们门主在看过商应秋制作的十二星弩后,回头也仿制了一模一样能连发十二根箭的箭弩,取名为追星神弩。”
似是要为自己的这番话找寻借口,郁衍淡然又道。
“武林盟与本尊虽不共戴天,但一事归一事,如果事是真的——怎么都该分一部分钱给对方,我这人做事,喜欢先小人后君子,何况,生意最重一个诚字,若唐门连武林盟主的便宜都敢占,我现在,又怎敢随意同你们合作。”
商应秋被唐门欠下的债,他都会替干儿子一一讨回,挖墙脚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郁衍不指望能立刻得手。
现在去为对方做点事,哪怕对方暂时不晓得,不能立竿见影其效果……
但日积月累而成的心意,总有一日对方会明白。
若真到最后迟钝不明,他也有办法强迫对方晓得的,这笔关心一点不亏。
唐七窍正开心地掰兔头挖脑花呢,一听这茬,顿时有些讪讪,很有种丢脸丢到家的愧色。
“哎,老弟,别提了,这都是我爹惹回来的麻烦,眼界小,惹了事又要我们擦屁股,我唐门一直不跟中原来往不密切,但毕竟是打开门做生意,能和气生财是最好的,不过嘛,这钱现在我们想送,恐怕也送不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