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有遮(重生)(5)
听从邺城回来的苏家亲戚们说,苏时行的二公子,似乎就是那时候出生的。
既然承了这具躯体,那便是受了天大的恩情。所有欠了小苏幕的,他总该要帮忙讨回来。
苏幕把脑海里的记忆一遍遍梳理,在他穿过来后的第二年,原本是杨婉兮婢女的敖嬷嬷逃荒到了姑苏。
敖嬷嬷认出了他身边跟着的杨伯,在确认了苏幕的身份后,当场便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树倒猢狲散,杨婉兮逝世后,她们这些婢女便全被发卖了。而据她所说,当年小姐的难产,很有可能是另有隐情。
轻轻叹了口气,苏幕抛开那些思绪,认真的提笔写字。家里那么多人要养活,作为一个四体不勤的公子哥,他穿来不久便开始披着马甲写话本了。写着写着,他便写出了个书坊。
这是个历史上没有的朝代,朝廷自称大渊,虽然占据了中原却也三面环敌。
幸运的是,二十多年前本朝出了个名叫夏侯翎的战神,他建立长缨军,一路打服了西边的於氏和北边的凉国,强行逼迫着两国签订了和平条约。
可惜天妒英才,这位夏侯将军因为打仗落了病根,不久便英年早逝,实在让人惋惜。
大渊总体重文轻武,民间文学昌盛。关于战神夏侯翎的传说和话本十分受欢迎,苏幕为了迎合市场专门以他为原型创作的一部话本,直到现在,都还在不断的增印中。
想到上季度书坊的收益,苏幕的心情立刻就美好了,他笑眯眯的在纸上写下标题:智书生巧舌如簧,登徒子羞愤撞墙。
第三章 进京
第二天早上并没能走掉。
苏幕坐在马车里,从车窗看到外面的人挤成一团。
“凭什么不让我们出城?”
“天爷啊,我家里还有孩子呢!”
小武灵活的钻过人群,然后手脚麻利的爬上马车:“公子,前面的路被封了,好像是有军队要进城。”
“军队?”苏幕诧异:“军队到这儿来干嘛?”
“听说是朝廷派来剿匪的。”小武扼腕:“要是他们来早点就好了,那咱们就不会遇到劫匪了。”
被堵住的人群陆续都得到了消息,一个挑夫样的人大声抱怨:“剿匪不应该去黑山吗?跑咱们这来干嘛啊!”
其他人纷纷应和,似乎都很不理解。
苏幕有些奇怪,他敲敲车门:“陈叔,为什么大家都不是很欢迎剿匪的军队啊?”
坐着外面的车夫咂咂嘴:“因为这里没匪啊。”
小武愕然:“不可能!我们前天还在那边山道上被劫了呢!”
陈叔不相信:“怎么会,我赶了几十年的车,可从来没在这里遇到过劫匪,不信你问他们。”
旁边踱步的两个护卫出声应和,表示这里确实没有盘踞的山匪。
小武混乱了,他回头去看苏幕,眼睛里都是困惑。
外面的人还在议论,苏幕凝神听了一会,发现这个地方向来安稳,最近几年确实没有人遇见过劫匪。
揉了揉额头,苏幕只能随意安抚了小武几句。
城门外,吴韶满心郁卒的站在最前方。他冷冷看着那群封住城门的士兵,质问道:“不是还有段距离吗?为什么现在就要封门?”
站在他身边的王参将打着哈哈:“吴大人见谅,下官这也是怕人冲撞到了二殿下,所以才一切小心为上。”
“你们剿匪的还怕冲撞?那是不是要提前去通知山匪,让他们也避开啊?”吴韶甩甩调令,冷笑道:“黑山那边的山匪久攻不下,二皇子是打算从本官这小地方迂回包抄吗?然本官要是没记错,这儿距黑山可是有百里地呢。”
王参将拱手:“吴大人说笑了,二殿下既然来到这里,那自然是因为这里有需要被剿的匪了。”
吴韶皱眉,然而此后无论他怎么询问,王参将都避而不谈,只是说等二皇子来了就知道了。
日头渐渐升起,街上不着急的已经退回去了。苏幕带着几人进了路边的茶楼,一边喝茶一边耐心的等着。
约过了大半个时辰,那行军队才姗姗来迟。
除去驻守在外的,进来的约有百十来人。这行人里,一群官员簇拥着名骑马的青年将军。
苏幕眼神滑过那人,发现他十分倨傲,即使隔着很远都能感觉到他的高高在上。
陈叔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有些惊讶的啊了声:“竟然是名皇子?”
小武瞪大眼趴在栏杆上朝下看:“哇,皇子!”
陈叔连忙把他扯回来,紧张的朝下看看:“小声点!可别触怒了贵人。”
小武讪讪的捂住嘴,细声细气的道:“我就是从没见过真的皇子,有点激动。不过陈叔你好厉害,连皇子都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