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有遮(重生)(140)
他带着那些死不瞑目的人头归城,然后报成是自己的军功。
第六十九章 叩关
今冬,北边出奇的寒冷。自燕州以上,滴水成冰,牛羊成群的被冻死。
北凉三部撑了数月,基本都是弹尽粮绝。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顾不得心里的小九九,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南方。
越过碎云关,下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那里有温暖的气候,丰富的粮食。
在这种情况下,滑稽的一幕出现了。
二皇子屠杀了大渊子民,占领了他们家园的异族者勃然大怒,义正言辞的指责大渊滥杀无辜,扰他边疆。
暗地里早就开始集结的三部,借着这个名头,顺势撕毁了当年的条约,赫然于关下陈兵。
消息送递邺城时,北面的厮杀声,隔了十几年,再一次响彻云霄。
昭和帝冷然看向那个谏言的官员:“治罪,朕把他治罪,北凉就会退兵?”
“陛下!二皇子残暴非常,实不适合留于险关!万一他又——”
昭和帝的视线掠过夏侯遮,停在李惜辞身上:“镇北公,你觉得呢。”
李惜辞抬抬眼皮,慢吞吞拱手:“二皇子果然神武盖世,无论在哪,都是战功赫赫啊。”
听到他这句,朝堂上的人神色各异。这话,听起来可不像是什么好话。
昭和帝不置可否,有臣子觑着他的脸上,上前一步道:“如今边关告急,正值用兵之际,西线各部都还安分,不如将镇北军调去驰援。”
李惜辞的眼睛微微睁大,似是有些诧异:“镇北军自开国到现在,一直奉太祖遗训镇守西线。除非家国将倾,否则绝不可擅离职守。西凉叩关……算不得家国将倾吧。”
说话的臣子皱眉:“若说太祖遗训,那太祖还说历任镇北公必须留于军中,不卸任则不得还朝。公爷,您这么多年,还不是久居京城。”
李惜辞轻笑一声,意有所指得朝上拱了拱手:“本官倒是想,可惜……”
昭和帝不耐的挥袖:“够了!”
他脸色很难看:“怎么,往日你们不是能干的很,恨不得替朕做了这个位置吗?怎么,不过是边关求援,你们就开始推三阻四了?”
朝堂里一片寂静,很多人的目光若有所悟的扫过一个地方,今日文官队伍的最前面空出了个位置。
严大人称病了,
自从三皇子的事爆出后,以严大人为首的文官团体就低调了不少。
随着二皇子发配边疆,朝中七皇子声势日趋壮大,若说谁最春风得意,那可真是非郑国舅莫属了。
但今日,虽然未称病,但郑国舅却也低着头一直降低着存在感。
昭和帝罕见的怒气没能收到太大的效果,朝堂里依然鸦雀无声。
李惜辞环顾左右:“陛下,北凉来势汹汹,若是攻破了碎云关,南下的路途便是一片坦荡。恐怕……他们会直取邺城!”
朝臣们乱了一瞬,随后有人出列:“镇北公何必危言耸听,那些蛮夷不过就是想劫掠一番,怎么可能有胆深入中原!”
其他人符合:“正是如此,绝不可能。”
“等他们满足了,自然便会退回关外。”
李惜辞与夏侯遮没有对视,但心里的荒谬感确实相同的。饿狼进了羊群,不想着驱逐,竟然奢求着他们吃饱后自己退去,简直不知道是可笑还是可悲。
“那依照各位大人的意思,咱们就在这干坐着?就像当年在碎云关上一样,咱们在皇城里,好好欣赏欣赏那些哭喊哀嚎?”
李惜辞猛然把手里持着的笏板掷于地上,面色冷凝:“本官,可真是耻于与各位为伍!”
那些文官有的胀红了脸,他们指着李惜辞:“公爷何必如此尖酸,您若真是有心社稷,那为何不主动请缨!”
李惜辞扯开身上的外衣,裸露的胸膛上一道刀疤贯穿右肩,他厉声道:“本官若是还提的动枪,那轮得到你们在这大放厥词!”
看到那道伤疤,那些人立刻哑口无言。因为他们都知道这道疤是怎么来的,这正是当年老镇北公与世子战死,李惜辞千里奔赴力挽狂澜后留下的。
也正是因为这道伤痕,李惜辞再也不能提刀跨马,上阵杀敌。昭和帝以此为借口,将他留在了京城养伤。
镇北军兵不见帅,已经有十几年了。
昭和帝揉揉额角,原本就青黑的眼睛如今更是疲惫,他挥挥手:“你们继续吵,朕倒是要看看,你们是不是能把北凉给吵退兵!”
有人出列,脸上满是忧虑:“陛下,镇北公所言有理,万一北凉狼子野心,欲壑难平之下真的直取邺城,这——陛下,不可不防啊!”
“哦,那该怎么防。”昭和帝顺口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