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931)

作者:簌簌吹雪 阅读记录

两侧和被拦在城中的百姓,或提着肉菜,或举着水瓢,眼巴巴地看着对面来人,蜂拥着想要军卒们收下他们的好意。

跟在皇帝身边的朝臣,不自觉脑中浮现了一句话: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自古以来,人们对正统的追求就十分强烈,皇帝出兵踏足外国土地,能被这样热烈欢迎,青史上当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这个念头刚浮出来,就听许小将军傻乎乎地询问道,“陛下,襄王殿下不曾来吗?”

信州关听说的襄王事迹,不要太多。此前的龙江堤,后来的亲卫巡城,中间还有各种帮助交易和帮助农耕的故事,荆州和信州暗地里的交流很多,流传出的大多都是襄王又在东荆做了什么好事,齐国又有了什么新的东西、多么好的变化。

不夸张的说,抱着希望的信州关百姓,对齐国的信任,大半来自襄王。

但就算没见过襄王,许小将军也知道襄王是个少年人,在迎接到的军队核心中,明显没看到少年人,年轻些的大多都是边缘将领的模样。

听到这个问题,跟出来的朝臣心里咯噔一声,对面将军府幸存的谋臣心里也咯噔一声。但再拦已经晚了,只能看着自家直肠子主将即将面临齐皇的不悦。

谋臣眼看着皇帝的脸色更紧绷了几分,心知“只知襄王而不知齐王”这种事,放到谁身上都受不了,大脑飞速运转,试图打一个圆场,就看皇帝上下打量了一下许小将军。

“许卿说错了,那是我大齐的太子。”

仔细听,认真的声音里似乎还有几分骄傲。

谋臣愣住了,料想中的心情复杂、父子矛盾一个都没出现!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接手信州关的大局。皇帝没有下马,只点了□□后被推举为新将军的养子许小将军随行,边走边汇报外面的局势,一路直奔东城门。

几万的军队沉默地跟在他们身后,如钢铁洪流般涌入信州关,马蹄和车辆震得地面嗡嗡作响,震动传出很远,兵卒们严肃的神色,让忐忑的信州关百姓心里更慌张了几分。

他们迎来的是希望,还是灾难?

兵马入城,却一步未停,皇帝统帅的军队里军纪要求极高,就算有坏苗子,也不会在皇帝在的时候胡闹撩拨虎须。是以,秋毫无犯的军卒们给惊慌恐惧的百姓留下了深刻印象。

皇帝骑马在紧闭的东城门下停下,看了一眼许小将军,“怎么不开城门?”

许小将军一时愕然,没说出口的请皇帝移驾将军府暂住的话被咽了回去,他眼睛发亮,“这就开!”

齐国人真的是来救人的。

皇帝安排了一人为信州关守将,接手和巩固如今的关卡状态,调动人手准备增援北部,他率主力出了城门,全盘接手信州关探子,直奔信州关探到的狄罗人入境位置。

在爆炸声和喊杀声中,狄罗人大败,枭首悬于城门之上。

突入的狄罗人为齐国的帮助名声添砖加瓦,固守不出的军阀城池,也在爆炸中被铁骑征服。皇帝带人长驱直入,从信州关入城,绕了个圈,直奔糜烂的北部战局。

他国军队进入本国城池,百姓本该感到恐惧,但走到哪里都只杀狄罗人或者顽抗的军阀的齐国军队,在黎国百姓眼中,并没有披上兵祸的外衣,反而相处得相当好。

秋毫无犯的军队军纪好,又是解救百姓离开军阀压制和狄罗人攻伐的恩人,被齐人治理的感觉并不糟糕,迅速回归秩序的黎国南部城池,从痛苦混乱的生活里,生出了对好日子的期待。都是汉人,黎人、齐人,统治者是谁,对底层百姓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

信州关不是最后一个被献城的城池。

饶是在发觉这个势头后,占城自立的将军们反复宣传齐国不过是来抢地方、抢人口的恶徒,百姓仍是不怕齐国军队,反而迎接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带来和平。

在皇帝带兵势如破竹地横扫黎国时,守着大本营的薛瑜,也迎来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和平。

北境征服了查干雪山的“荆州民兵”,同意了招降。

如当时递人情拍马屁的兵部侍郎所说,招安的对象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戏瘾,硬是大模大样地表示,是知道这是襄王的意思才肯带着占领的地盘和人手归顺,以此答谢襄王曾经的庇佑。

玄刀寨其他人是不是这样想,薛瑜不确定,但方锦湖能这样厚着脸皮狂夸一通,着实让她叹为观止。

方锦湖接受了她的建议,以“钟无”的名字接受招降,自称是流落在外的钟家二房之人,交接了北部的战局安排,带兵入京受封。

他是赶不上去黎国了,但身份过了明路后,追击草原人和南征的事,还来得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