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819)
前有吏目与官员同考,后有男女同试,短短时间频繁接受冲击的各地士族闹起来的不在少数,拖家带口出走楚国的士族不是没有,但离开齐国,也是伤筋动骨。
皇室占据了大义和大局,不占理的反倒是他们。
在东荆士族们现身说法,《大齐要闻》中给出了可选的道路,又刻意将各地官员能力捧高后,大多数人认清现实,咬下了皇室给出的饵料。
这次的考试进度,倒不是薛瑜出的主意,而是吏部的天才想法。水被搅浑,一个个都开始认真打工后,能力强的就被显露了出来,薛瑜没有专门去接触,而是私下让人悄悄去提醒了等教育更普及一些,再分得细一些的考试设计方案。
想考中央公务员?先从地方做起再说。
相关的公文薛瑜是见过的,在大朝上的议事也参与了不止一次,简单扫了扫措辞就略过,去看剩下的内容。
紧跟着创刊号发行的第二期报纸,积攒的大事件不如第一期多,最重要的边关内容还列了特别版,因此正式版面中,能被薛瑜多看一遍的,除了招考,就只剩下了农业司培训。
农业部建立后的第一个任务,并非是它建立的初衷——协助完成油料和种子分配计划,而是培训,或者说,农耕指导。
这场培训在正月十五后持续了大半个月,水车、堆肥场和一些农具改进,值得所有区域在春耕开始前为之做好充足准备,而针对全国被区分成了大致五六个区域的土壤范围筛选出的新种子,也将一起参与到新一年的耕作中。
收集各地土壤和种子进行交叉筛选对比,这让不同的种子有了跨越地区完成交换的可能,一些不曾传播开的种子能否有新的变化,就是未来下放到各县里的任务。同时推进的国有养殖场和借贷养殖,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任务。
培训严格来说分成了前后两段,后面的一部分并不强制参加,或许是因为之前薛瑜在鸣水组织的交流会给人们留下了印象,第二届农学交流会自觉地形成了。农业司组织的培训更为官方,倾向于教会、学会,而农学交流会更为民间化、自由化,畅所欲言提供了各种新的可能。
就算学不到什么,听一些新观点和尝试也是不错的开拓眼界的方式。农业司全员都打包去了鸣水交流会旁听。
对于大多数公田和军屯来说,他们来听课其实并不着急,毕竟冬耕的收获期还没到,赶回去也只是为紧跟着种植做准备,跟着农业司的人去开拓眼界的人不少。在前面两次收获后,这一次许多来听讲的官员动了心思,思考起组织公田种植油料作物的收益。
而这些新种子的分配,以及新油料作物技术的学习,让农业司吵得沸反盈天,哪个地区都想把好东西扒拉到碗里,利益分配分得令人头大。
全国各地起点基本统一,自上而下画出的各种道路都摆在了面前,能不能做出政绩,各看本事。大多数换了主官的各个郡县里,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从教育到农业,从工坊到基础建设,眼看着一两年内甚至都不需要专门钻营政绩从何而来,只需要照做就是。
他们眼前是一片坦途,但对刚完成投诚不久的士族代表来说,新种子他们根本还不够格拿到,甚至也不敢想这种好事,他们只希望能快一点返回开始教导自家佃户完成春耕,火急火燎地催着自己所属郡县的人赶紧回去。
农业司的培训并不收费,而分到地方的新一轮佃户培训,更是无偿性质,唯一的要求就是成为齐国佃户,或是齐国自耕农,或者即将成为齐国佃户。
最后一个选项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齐国归化容易,但是在选择成为佃户后也得花时间来完成自己的耕种纳税任务,就出现了不少尴尬地卡在即将线上的人选。
至于庄园佃户,只能看看能不能碰到一个有能力意识到时代变化的好主家了。
在报纸刊发之前,离安阳城近的雍州下辖郡县,已经进入了准备阶段,报纸收集的则是这些地方的反馈消息总结。
一言概之,就是圆满成功。
薛瑜快速看过里面的一些陈述,关于羡慕,也关于期望,沉吟一下,转头吩咐陈关,“借用禁军人手,盯好了各地探子传讯的动向。”
根本产业的变化会让齐国的筹码增多,羡慕让归化和吸纳人口变得更容易,但毕竟时间尚短,薛瑜不惮于去恶意猜测三个邻国会为此采取什么行动。
许袤看着她完成处置,脸上浮现淡淡的赞许的笑意。
以力破巧,以强大引来依附,永远是王道之选。王道为赢,赢家通吃。
但这还不是结局,在做出的一切决定彻底结束前,什么都可能发生,必要的谨慎会铺平道路,襄王很好地将她自己的素质,糅合在了她的王道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