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814)

作者:簌簌吹雪 阅读记录

不管是哪一种, 在齐国源源不断印出的书籍强势铺开市场后,消失只是时间问题。

毕竟, 怎么争, 成本和质量也争不过拿着成本价纸张又印刷量相当大的齐国秘书省。楚国赔本赚吆喝的举动, 从年中不断有人来东荆买纸,薛瑜就发现了苗头,返回的商队带来了消息印证,只能说,他们送钱买面子, 开心就好。

秘书省不可能一直承担全国乃至三国的印刷数量, 印刷会下放,但并不是在现在。

薛瑜没有上报申请直接用法律禁止私印,毕竟抄书和自家写书的自由风气常在,徐徐图之让人感受到便利和自愿接受筛选并接受印制福利, 在完成大多数观念改变后再有动作,比直接强硬完成镇压更有用,名声也更好些。

皇帝身上的暴君名声,随着两大世家的没落和这一年来的接触,被洗刷得差不多了,薛瑜可不想因为想管理发声喉舌,变成焚书坑儒或者文字狱第二。

出发点既然是好的,就没必要用会招来污水的手段来做。

当然,禁酒令和这件事的性质本就不一样。

“……基本就是这样。昨日的《大齐要闻》,正通过上京述职和前往各地驿站的骑士们,向全国派发,确保各县排布,但从京城反馈来看……殿下?”苏禾远的侃侃而谈声突然一顿,薛瑜回神看他,“京城反馈怎什么样?”

苏禾远狐疑地看她一眼,没抓到证据,但教书多年的相处让他能肯定,刚刚襄王是走神了。

他简单回答,“依照殿下要求进行了内容宣扬,书肆一共卖出……购买的人主要是士族和相关人员。请禁军那边关注的消息,今日士族大多出京前往庄园。”

薛瑜点点头,心中对自己这步棋的收效有了数。

要是有实时统计,本应在初一晚上做出总结,但现在没有,就只能靠在宫墙张贴报纸、书肆售卖和放在驿馆内等待翻看几种方式,在次日总结评价和售卖情况。

最后创刊号选择的别国新闻,齐黎友好协助修建龙江堤占去了绝大部分版面,剩下的一点地方,放下了金黎对峙和撤军的消息,楚国则一句没提。

但离京的士族们关注的当然不是这些,作为收集情报的集大成者,《大齐要闻》坦坦荡荡地写出了农业司将开展培训的消息,而结合里面的农业变化部分,再不懂农学的,也能从增产数字和“公田冬耕”这件事中,嗅出不妙的气味。

报纸既是总结全国变化,明明白白道出时代变了,通知各处做好准备,也是给士族的通知。

通知他们,要是再不来投降交易,就要被公田和军屯储备的农业技术,甩到八条街外了。

实话说,这一年多以来,除了在薛瑜手下提早投降的东荆士族,各个大小士族过得都不好。私下有越轨行为的士族心惊胆战,老实巴交的士族也不得清净,被佃户闹事折磨得一个头两个大。

从曲辕犁开始,牲畜借贷、种子培养、苜蓿种植、冬耕……同样是忙了一整年,公田不仅抽成少,不抽成前拿到手里的总量还多,这放到谁身上能受得了?以前都是庄园佃户收成优于别人,跟在士族们手下能受到庇护、拿到好处,现在直接掉了个个,在佃户家的孩子们要读书、要出去做工尝试其他的路子时,还会受到阻挠,更是引发不满。

兼之各地开始的下乡宣传,和庄园里妖魔化的公田宣传洗脑发生对冲,半信半疑之间,寻求真相和做出自己的判断的人数增多,一个个都想毁了契书去做公田佃户,闹上公堂的不在少数。

过去看不到希望,如今看到了希望和变化,那么挡在前面的就都是敌人。

要么离开,要么退让,依靠佃户生存的士族们,已然没有别的选择。明显给出了条件的皇室,也不会允许他们有别的选择。当粮食减少,他们跟不上变化,只有一点点弱下去、连争取的机会都没有的一条路走。

苏禾远提供完自己收到的消息,看着陷入沉思的少年王侯,总觉得许袤给她带来的不是束缚,而是如虎添翼,让谋略变得更为缜密强悍。

薛瑜发冠上的宝石闪闪发光,他不由得出神一瞬。

各县新接受完推官考试和考评上位的主官们,很快接到了送往各地的报纸,在随之而来的嘱咐中听到要安排人念出相关标题这一项,不用问,背后肯定是襄王手笔。

念出标题却不知道详情,充分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不差钱的人掏钱买报,报纸上的消息蔓延开来。

搞事的薛瑜心思却早已不在报纸上了,赶在过年后、正月十五之前,已经按照名单分别面试完成,收拢了队伍,和许袤谈过后,带队做起了格物学研究。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