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甜宠女知青(94)
谁让他没对象,是个单身狗呢!
回去跟他妈告状,都会被笑话说“活该”!
此时,西北某公社的家属院,吃过早饭的王源之夫妻两个因为今天休息不上班,正准备出门去四周转转。
他们来这里已经两个月了,因为一来就忙着上班,熟悉工作环境,还没有好好看看这个地方呢。
这里的风土人情和京市完全不一样,比起王源之退伍前部队的驻扎地,也是相距甚远。
当然,两口子最主要的目的,也是想去周围的村落里看看,有没有什么特产可以换的,他们想换来给三个孩子寄过去,尤其是王乐乐在东北乡下,也不知道吃不吃的饱。
比起哥哥姐姐,她更需要。
一想到被自己娇养长大的小闺女在乡下吃苦受罪,王源之夫妻的心就酸疼的厉害,总会胡思乱想。
不知道她好不好?
干农活儿累不累?
会不会因为吃不饱都饿瘦了?
她又那么单纯,会不会被人骗?
总之,夫妻俩是越想越难受,恨不得立马过去看一眼才好。
上次收到王乐乐的来信,还是一个月前,两人就害怕这孩子是报喜不报忧。
要是以前,他们的闺女他们自己了解,那就是个有什么说什么,一点儿藏不住话,也丝毫不会掩饰情绪的小丫头。
可当看到王乐乐寄来的信,他们才忽觉自家傻闺女在他们不知道得地方,不知不觉的长大了。
看着她在信里和他们承认错误,说自己不该不听父母的劝而一心只相信心有叵测的外人,更不该明知道了对方的阴谋诡计,却又认不清楚形式,妄图不自量力的亡羊补牢。
王乐乐在信里字字句句的剖析自己的内心。说她下乡后,忽然就想通了,她不该因为觉得丢脸,就装作无事发生,以为自己只要下乡,就可以解决问题。
她觉得这件事有必要让父母知道,毕竟他们也是受害者,有知情权,更重要的是知道真实的情况,也好以防万一那边不放过他们,下黑手,他们也好提前有个准备。
看完信,夫妻俩沉默了许久,心里也很不平静,即欣慰又心痛。
孩子长大懂事,他们高兴,可是通过这种方式被迫长大,他们又心疼的不行。
要是可以,他们更希望王乐乐可以无忧无虑的过一辈子。
王艳玲背叛王乐乐,王源之夫妻俩早已猜到,只不过孩子渐渐长大,她不说,他们就不问。
他们也想过以后时间长了,王乐乐会告诉他们真相,只不过没想到会这么快。
快的让夫妻俩怀疑,王乐乐是不是在乡下发生了什么事,才会忽然这么大悟起来。
要知道,王乐乐回这封信的时候,才下乡不到半个月。
因此,他们也更担心她在那边的日子了,要不是因为工作忙,他们刚来又人生地不熟,早都要把周围的村落转遍,大包小包的往去寄了。
“也不知道乐乐现在怎么样了?”王母忽然担心的问向一旁吃完饭,在洗碗的丈夫。
说起来,自打来到这边,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觉得亏欠妻子,害的她跟他来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遭罪,王源之对媳妇,那简直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
以前虽说夫妻俩感情好,但因为王源之工作太忙,就很少会顾及到家里,几个孩子和家事,都是王母一手操办。
虽说他有时间了也会搭把手,但能做的也是微乎其微。
可现在不一样了,公社的副主任,比起在京市当领导,那简直轻松太多了。
现在只要他有时间,家里的活儿决不让王母动手,早起做饭,晚归洗衣,都是他的活儿。
这让公社家属院的妇女们差点没嫉妒的眼睛都红了,谁能想到,这从首都来的城里人,居然这么疼媳妇,什么活儿都不让干,那要她又什么用?
她们想不通,女人不该是天生就伺候男人的吗?怎么到这两口子身上,就反过来了。
虽说王母有工作,可家属院里双职工的家庭多的是,也没见那家媳妇下班回家,擎等着丈夫伺候的。
可是即便他们再羡慕也没用,两口子该怎么样怎么样,一点儿都不在意别人怎么说。
王母更是一天笑的合不拢嘴,和王父结婚二十多年,这段时间,居然是她过的最松快的。
就是时不时的有些想孩子,要是孩子们都在身边就更好了,王母不无遗憾的想。
听见媳妇的问话,王父正把手里洗好的碗放在橱柜里,安慰妻子道:“别担心,孩子上次在信里不是说她挺好的吗?大队干部也都是公正廉明,实事求是的,挺照顾她的。”
王母白了一眼丈夫,闺女什么样子他能不知道?虽说现在懂事了,可那单纯的性子,也不是瞬间就能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