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表通民国(84)
沈清禾点点头,就出了柳师傅的绣室。
待门关上。杨亨利立刻作揖道:“柳师傅,这回您可得帮帮忙啊。你说咱们凉了这么久,好不容易有个人看上了咱们的技艺,咱不能生生往外推吧?”
柳师傅无奈的坐下,半扭过身去,道:“我说的也是实话,好的绣品就是艺术品,最要紧的就是耐心。”
“哎吆,我的姑奶奶,”杨亨利□□一声,“您可别提什么艺术品了,你知道隔壁粤秀那一摊子如今靠谁养活呢吗?就是这位祖宗!”
柳师傅闻言有些惊讶,“你该不是哄我呢吧?”那明明就是个毛丫头,今天感兴趣了就随意拿个画稿来为难人,谁知到了明天还记不记得这事儿。
杨亨利道:“您不信我没关系,可您看我最近有没有解雇过一个绣娘?实话告诉你,沈小姐一件就给五十块,这价钱就是咱们绣庄鼎盛时期也没有的。咱们绣庄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我还恨不得多招几个呢,不过这也仅限于粤秀。沈小姐下的订单都是龙凤褂,她对粤秀很看好的。至于你们,唉,你知道如今世道艰难,谁也不容易。”
柳师傅听着他的话中话,不由皱了下眉头。
如今世道艰难,手艺人想要靠双手养活自己实在艰难。柳师傅每每想起当年跟着师傅在江南时的风光总会心生感慨的叹几口气。
曾几何时,她也同师傅一样,一心只专注于绣艺,两耳不曾闻过窗外事。后来跟着师傅带着一大帮绣娘迁到上海,也很是风光了几年,可好景不长,比起传统绣样,现在的人们更喜欢国外传进来的东西,再后来等国外的机器被引进来后,她们不吃不喝要绣一个月的东西,那机器一个小时就能完成。
渐渐地,她们做出一副绣品得到的回报越来越少了。杨亨利当初带着她们来到上海,看中的就是他们的手艺能够赚钱,如今赚不了钱了,她们这些人反而成了累赘。
看着杨亨利想要解雇绣娘们的心思越来越明显。柳师傅只好放下绣针,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周旋交际,做评委上报纸,只是为了多赚一份收益,保住手下绣娘们的饭碗。
师傅老了,柳师傅只能自己抗下所有。这些绣娘们都是因为相信她们师徒二人,才千里迢迢跟着来到上海的,要是真被赶出去,还能有什么活路?
但光凭柳师傅一人的力量,总是杯水车薪。于是师傅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硬是拼着半条命绣了一副双面三异绣给杨亨利去参展,这才暂时打消了杨亨利裁人的念头。
柳师傅每每想起总是心怀愧疚。
她想了想开口道:“那我试一试别的针法吧。”
见她松口,杨亨利露出一个得逞的笑容,道:“我这就去告诉沈小姐去。”说着就急急忙忙开门出去了。
沈清禾重新被请到柳师傅的绣室里。听完柳师傅的妥协,沈清禾确认道:“那么大概多长时间能够完工呢?”
柳师傅咬了咬牙,“您要是愿意,就给我三个月的时间吧。”
工期缩短了一半,沈清禾想了想,就点了头。
但看柳师傅虽然答应了,却仍是一脸的灰败。于是就道:“柳师傅,我是真的很喜欢这些传统的绣艺的,我内心也很尊重你们这些手艺人。所以,我希望将这些东西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且喜欢。我说的推广并不只是参展这种高大上的活动,要想让大众喜欢,就得将绣品融入她们的生活。我觉得传统嫁衣就是这样一个突破口。”
“但您要知道,要让大众喜欢,并不能一味强调绣品的高贵,你还得适时地接地气,比如融入新时代的流行元素,让它变得更加符合大众审美。再比如,改进工艺,缩短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达到批量生产。”
“您能接我这一单,我确实很高兴。但我要求缩短时间并不是有意想要为难您,而是希望可以商量出一个最合适的工艺技术,既能表现出苏绣的全部魅力,又能节约时间成本。这一点上,您是专家,肯定比我这个门外汉的点子要多。”
沈清禾说的真诚,柳师傅的神色渐渐柔和下来。
她道:“我再想想吧。”语气里已经没有了勉强。
沈清禾不由松了口气。
回到现代,沈清禾就立刻联系这位叫‘怀春少女’的顾客。
“亲,早上好!已经跟我们的绣娘商量过了哦,您的设计稿我们可以做的,不过我们的绣娘建议,比起粤秀,您的设计更适合苏绣呢。”
消息发过去,过了一会儿对方就回过来了。
她先是发了一个震惊的表情包,接着问道:“你们家还能出苏绣?”
“是的呢,我们绣娘的水平绝对不输粤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