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苦情剧里上交国宝文物(81)
陆澄砚再一次愣住。
当预感变成了现实,还是会令人手足无措。
不一会儿,他把手机放回了原位,再拿起一杯茶品了品,滋味是相当的苦涩。
与此同时,林蓉还在埋头看书,耳边忽然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宿主,你是不是忘了手机?我劝你还是赶紧拿回来比较好。】
对哦!林蓉这才发现手机不见了,赶紧跑到了阳台上。
“你手机忘了。”陆澄砚看到她折返回来,也是见怪不怪。
“嗯,你看我这记性,最近只顾着写论文,手机都给忘了。”
林蓉没察觉到他的异样,拿回手机看了看,幸好有个开机密码,陆澄砚应该打不开林雨馨的手机。事实上,她也不知道林雨馨的手机密码是多少,一直用指纹解锁来着。
但目光不经意间和他撞上,陆澄砚立即转过身去,好像怕她看出什么端倪来。
林蓉心里忽然产生了一丝异样,陆先生在躲什么呢?她不由得问道:“你是不是还有什么话想跟我说?”
虽然说:明人不说暗话。但陆澄砚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开口问她那个问题,更怕林蓉说出什么不好的答案来。他只好旁敲侧击道:“小林,以后,你如果换手机的话,一定要把新号码告诉我。防止联系不到你。”
“好的。”
这种小事,她向来不会吝啬去做。
正当她要走的时候,却听背后的陆澄砚叮咛道:“以后你一个人出门,做事一定要小心。”
“嗯,谢谢你的提醒。”
林蓉回眸一笑,这一笑宛若春风拂面,只有她自己不知道笑的有多灿烂。
第34章 鉴定 ·
之后几天, 何咏雪继续邀请各路专家前来团建。
于是林蓉看到:不断有国家级文物研究员从上海、南京、香港等地赶来参与鉴定玉玺,而且个顶个都是行业大拿。
结果显微镜也好,C14检测也好(从碳元素的衰弱看年份), 还是老专家的掌眼也好, 这一方玉玺的铭文、沁色、雕刻工艺都十分大开门(古董鉴定术语:开门即为真品),符合秦朝玉玺的所有特征。
只不过, 事情的进展倒没么顺利。一周后, 林蓉迎来了玉玺的第一位质疑者。
“林小姐,这玉玺我看不像是什么元顺帝的陪葬品。”
说话的人名叫王博臣,他是一位来自“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的老牌鉴定师, 在北京民间鉴定这一行里很有名气,同时也是文物鉴定协会的会员。
事实上, 中国历朝历代的每个皇帝, 都对什劳子的传国玉玺有着一种执念。
自从唐朝末年, 传国玉玺因战乱失踪后,各朝皇帝们都在接力寻找这一件人皇之宝。
比如史料记载:后周皇帝郭威, 当初就“遍索传国玺不得,无奈镌两方刻着皇帝神宝的印玺返回都城。
之后,中国历史上时不时有“传国玉玺”的消息出现,每次都会引起轩然大波,结果全部被证明是假的赝品。
现在,林蓉捧出这一方玉玺王博臣不敢相信,所以第一个跳出来反驳。
林蓉见怪不怪, 这几天, 她见过的专家没有上百也有四五十个了。大家都说玉玺是真品, 没有一个专家说是假货,说不定这位王先生有什么高深见解?
她先虚心请教道:“王先生, 您说说看,这玉玺哪里不对有什么瑕疵吗?”
其余几个来自潘家园的鉴定师也问道:“老王,你是潘家园里数一数二的古董鉴定师,你说说看,这玉玺哪里不对劲?”“老王,何女士邀请了这么多路专家来掌眼,大家都没看出东西不对。你是从哪里看出这东西是赝品的?”
这些民间鉴定师有个特点:他们每个人都掌眼过无数的赝品,熟悉各路高仿古董的造假技巧。
但王博臣只是瞥了她一眼,淡淡道:“林小姐,我说的不对,不是指东西不对我是指你这个人不对劲。”
“”林蓉:呦呵,这话里面有刺儿啊!
王博臣这一句上扬的语气,明显是质问,还掺杂着对她家世人品的不屑一顾。
还没等她开口反驳,王博臣便继续道:“我知道你的来历,你原先是北京嘉禾拍卖公司的鉴定师,后来卷入了顾世琰的监守自盗案,便辞职离开了嘉禾对不对?”
这话一出,周围人都纷纷想起来了:个举报顾世琰坐牢的林小姐,名叫林雨馨就是她啊!
“王先生,这件事和这方玉玺有关系吗?”林蓉看了一眼周围,今儿何咏雪不在,是她负责接待的这些野路子专家,却没想到这姓王的居然出口刁难她?!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家祖上叫林定举吧?”王博臣的口吻十分冷淡:“林定举是什么人,在座的各位都清楚当年清宫藏品南下,途中失窃了十几箱文物,都和你家祖上有关。”顿了顿,王博臣反问道:“你怎么担保,这不是你自己家里拿出来的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