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苦情剧里上交国宝文物(20)
有种古董的诈骗方法叫“开席”。指的是古董贩子把买家都带到一个古墓上方,当着客人的面打开古墓的地宫,从里面依次拿出来陪葬品,然后现场叫卖坐地起价。
实际上这样的“开席”古墓,基本上都是假的。墓里的古董都是提前埋下去的赝品,用来骗一骗那些不识货的外行。
她见过好多老人因为一时的贪心上了这种当。一夕之间,退休金都被骗个精光。
“这,这真的是赝品?!”
老李顿时面如死灰,感觉天都塌了一般。
付雯看他果然不是故意卖赃物,也不想追究什么,只是道:“谁卖给你的假货,你就打315电话投诉谁吧。”
林蓉却心知肚明:这老李150万买古董,连专家都不肯请来鉴定,可见这古董本身就来历不正。
“开席”挖古墓,那是什么行为?就是赤.果.果的盗墓。谁敢请古董鉴定专家现场去看盗墓呢?不怕被举报?
古董贩子就是利用这一点才好行骗。他们知道买家都不好意思带着专家来鉴定。骗起来一摸一个准。
现在东西一出手,古董贩子肯定早就跑了,这就叫哑巴吃了黄连亏,贪心不足蛇吞象。
***
很快,车子到了下一站,老李匆匆忙忙下了车,说是回头找古董贩子算账。
戴眼镜的中年男子还在,他替朋友感激道:“谢谢你们帮忙打假。我姓沈,那位朋友姓李。他本来想靠古玩捡漏发财,没想到今天打了眼,差点让人诓去150万。”
“打眼”是古玩行里的套话,意思是走了眼,把假的古董当做是真品。
沈先生继续问道:“林小姐,你对明代宝剑了若指掌,连铸造工艺都能一眼看出来,你是不是职业的古董鉴定师?”
她现在的身份是记者,便忽悠道:“那倒不是。鉴定古董只是我的业余爱好。”
沈先生十分惊讶:“哦?那你的鉴定眼光怎么这么厉害?简直堪比博物馆的专家。”
林蓉继续忽悠道:“因为我爷爷是个冷兵器迷,就喜欢收集古代的什么十八般冷兵器。我受到他的影响,对明朝的宝剑制造工艺比较清楚。这才献丑了一把。”
“原来如此。”
沈先生心道:今天真的是遇到了贵人!
真是老天保佑啊,要不然,下一个收购古董的冤大头就是他自己。
直播间弹幕:
【这大概是说谎话不打草稿的最高境界?】
【盛世买古董,乱世藏黄金。但不是人人都能站在古董鉴定的门槛上啊。】
列车的下一站就要到达酒泉钴厂了,付雯着急赶任务,顺口问道:“沈先生,你知道这钴厂的家属楼在什么地方吗?”
“你们的目的地是钴厂?”沈先生吃了一惊:“去那里做什么?”
付雯也学着林蓉说谎不打草稿:“去做个采访,省里要求新闻社搞个百大龙头企业联合报道。”
“你们就是来采访的记者?!那太巧了!”沈先生大喜过望:“我就是钴厂的厂长!”
第10章 孩子
沈老厂长大名叫沈建明。他刚退休不到一年,这次听说省里要评选百大企业,特意坐火车从老家兰州赶了过来。途中路过张掖,听说朋友老李刚收购了一把永乐宝剑,就约他在火车上碰个面。
要不是正巧遇见他们一行人,那么火车一到站,老李150万收购的宝贝,就要转手进他的口袋里。
“佛家说的好啊,芸芸众生都是缘分牵引,遇到你们就是我的造化。”
沈建明觉得,今日招待的不是记者客人,而是帮他消灾的命中贵人,所以对他们格外的热情。
下了火车,再往前走,就是酒泉镍钴厂的家属楼。
连绵起伏的山脉,把矿区和那些繁华的大城市完全隔了开来。这里和外面完全是两个世界。
有个小孩正在家属楼前玩沙子。看到有人来了,小孩把脸抬了起来,眉毛和鼻子都是黑黑的,牙齿是白的,一张嘴,活脱脱就是一个小非洲人。
“这是我们厂技术主任家的孙子。”沈建明把“小非洲”介绍给他们,还和蔼地问道:“你今天怎么没上学?你爸爸呢?”
“学校组织秋游,我留在家里玩。我爸还在井下面。沈爷爷,你陪我玩好不好?”小男孩拍了拍手上的沙子。
“爷爷今天有客人,乖,晨晨去一边玩。”
“我看时候不早了,”付雯的目的地就是家属楼,便道:“沈厂长,要不然咱们在这里吃个午饭再走吧。”
“那好。”沈建明客气道:“咱们去老王家开伙,他老婆烧的四川菜不错,你们几位今天有口福了!
老王家就是这孩子的爷爷家。
这孩子名叫王晨晨,今年刚上三年级。他爷爷王师傅是厂子里干了三十多年的老技术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