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小公主[清穿](701)
否则,连年征战,宗室大清国富力强,也是吃不消的。
傅恒朝着乾隆行了一礼,而后便领命而去。乾隆的命令,他从来都是竭尽全力地完成,不打一丝一毫的折扣。他明白他如今的荣耀源于乾隆,是乾隆给了他一展身手的机会,也是乾隆,在他立下一次又一次功劳之后,没有因为旁人的挑唆而对他产生猜忌之心,反而对他信任如初。
更何况,乾隆此次的命令,与他心中的想法十分契合,他自然要牟足了劲儿去完成乾隆交代的事。两国谈判之事,不是傅恒所擅长的,他也插不上手,他所能做的,也唯有在两国谈崩之后,遵循乾隆的命令,亲自动手将那些被沙俄侵占的国土给夺回来。
一封来自紫禁城的盖着乾隆印玺的信件很快便被送往莫斯科圣彼得堡之中。
彼时,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正因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小动作不断而深感烦恼。
沙俄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纠纷要追溯到一百多年前,那时的乌克兰同沙俄意图重新合并②,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见到这一幕,于是与克里木汗国一起攻下了乌克兰③。沙俄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便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生了战争,也为之后长达两百年的彼此对立与仇视埋下了伏笔。
此后,俄土又发生了大大小小数次战争,并于1700年,也就是康熙三十九年,签署了《君士坦丁堡和约》,在此战之中,沙俄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手中获得了亚速要塞,并在黑海之上建立了第一个出海口④。这对于沙俄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大航海时代,获得海上的权力有多重要,所有国家都心知肚明。
发展到如今,属于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时代,女沙皇本人野心勃勃,不满足于只拿到一个亚速要塞,还想着从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身上狠狠撕下一块肉来,以壮大沙俄的实力,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呢,则想着击溃沙俄军队,夺回被侵占的土地,并为自己狠狠的出口气,双方之间自然虎视眈眈,一刻也太平不了,就等着对方露出疲态,而后狠狠进攻。
若说曾经的准噶尔对于大清帝国来说是心腹之患,时不时就要闹上一闹,那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沙俄之间的冲突更甚。
若说在平时,叶卡捷琳娜二世得知大清竟然胆敢扣押她派去的使臣,还向她发来警告通牒,她定然不屑一顾,甚至会硬气地直接与大清开战。
叶卡捷琳娜二世曾对杰尔查文说过一句话:“在没有把土耳其人赶出欧洲,没有驯服大清国人的傲慢,没有和印度建立起贸易关系以前,我死不瞑目。”⑤
这句话,足以看出她对大清的不屑。
对土耳其人是“驱赶”,对大清则是“驯服”。土耳其人是需要她全力以赴的对手,大清则是软弱可欺的隔壁邻居,虽作用地利之势,有着庞大的国土面积和丰富的资源,但大清在她看来还是陈旧而又落后的。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没有被叶卡捷琳娜二世放在眼里的国家,居然向她发来了警告通牒,勒令她尽快归还大清被沙俄侵吞的土地,否则不惜与沙俄开战?
究竟是谁给了大清人这样的胆气?
尽管叶卡捷琳娜二世恨不得将那封警告通牒狠狠摔回大清皇帝的脸上,并告诉他,如果他要战,她一定奉陪。
但最终,叶卡捷琳娜二世考虑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蠢蠢欲动,不能让沙俄受到前后夹击,叶卡捷琳娜二世还是决定先稳住大清皇帝。必要时,可以再给大清皇帝找点事情做,比方说挑拨挑拨大清国内的某些地区,这样一来,大清皇帝就不会总是盯着沙俄了。
曾经仔细研究过大清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最是明白,在“外忧”与“内患”同时发生之际,大清皇帝往往会选择优先解决“内患”。
这位沙俄女皇一边构思,一边用羽毛笔在纸上写了起来……
第191章 一更
比沙俄女皇的书信率先抵达乾隆案头的, 是一封来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密信,信中将沙俄称为一头狡诈、贪婪而又笨重的熊,不断蚕食着他人的领地。
这封书信的主人显然一直密切关注着沙俄的动向, 并且得知了大清近日与沙俄关系逐渐变得僵硬这一事实, 他邀请大清与他联手, 共同抵制沙俄,对沙俄进行前后夹击。
乾隆想了想,他的目的只是夺回被沙俄侵犯的土地,并且给沙俄一个教训, 让沙俄不敢再肆意侵犯大清的领土, 践踏大清的尊严,至于沙俄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那些恩怨, 大清却是没有掺和的必要。
不过,从战略层面上而言, 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友好的关系, 并且在其与沙俄相争之时给予适当的援助是可以考虑的,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利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牵制住沙俄, 让沙俄没有多余的精力打大清的主意,也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