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凰梦(774)
“回父皇,母后,儿臣有奏。”
“说。”杨坚回。
“……”杨英起身,抿了抿嘴,行礼道
“儿臣想为阿五求个情。”
杨坚一听,神色微变,直起了身子。他虽然面色淡定,但是我从他微动的眉宇间,还是发现了他心下的兴奋。
他很认真的看着杨英,有些的不可相信。
毕竟杨英年轻,年轻气盛,他如何能做到将那些气焰掩去,而就如此放过阿五呢?(杨勇去逼迫杨英,再加上杨素认为放过杨阿五可以让他在父母心中地位上升,因此杨英决定放过杨阿五)
杨坚眯起了眼睛,他显然不信杨勇的几句提点便能让杨英轻易的接受这样憋屈的结果。
要不是杨英过于恭顺,便是……
心机深沉。
我的心中一寒,我不希望杨坚如此看待杨英,这样会让他的处境变得艰难而危险。
“……你替阿五求情,是不是有什么别的顾虑?”我紧紧的盯着杨英,问道。
杨英抬起头,他似乎是明白我的担忧,诚恳的说道
“如父皇母后所想,儿臣确实愤怒,也觉得如果轻易放过阿五,实在是窝囊。可是儿臣以孝为先,儿臣看不得父皇和母后因此心伤。对于儿臣个人的得失而言,父皇母后心悦才是最重要的。更何况阿五年幼,儿臣并不相信她能做出如此荒唐之事。儿臣以为,这全都是阿五身边之人挑拨。”
杨坚单手支颐,一双眼睛冷冽的盯着阿藦,他的模样,就连我看着都心下不安,而在他目光直射之下的杨英,紧张的额头流出了汗珠。
“那你觉得,此事该当如何?”我问。
“回父皇母后,儿臣以为,此事是阿五身边的歹人所为,应将那些人处以酷刑,一方面帮阿五洗脱罪名,一方面也能让萧琮等心下稍安。”杨英道,
“其次,若是阿五浑然无事,怕也不便对萧琮交代,因此,儿臣以为,可以让阿五离京,暂避风头。”
“离京?”杨坚的声音幽幽响起,微眯着眼睛。
“儿臣曾与郢国公王谊之子奉孝有些情谊,如今奉孝已经及冠,除了两房妾室,仍未曾娶妻。如今奉孝人在岐州,离长安不远,不如让阿五去了,也可绝了萧琮之心。”
杨英的声音有些许的颤抖,他似是有些紧张害怕。
我明白他的心思,将阿五送出京城,这样就算他离开,也不用担心阿五在杨坚耳边嚼舌根。
这孩子还是有些许的稚气,一个孩童的稚语,怎会轻易撼动杨坚的心思?
他也是过于担心。
不过……
这郢国公王谊与杨坚有些故友情谊,杨坚一直奉他为有为之兄长,颇为尊敬。当年三总管叛乱,王谊为郑州总管,统辖河南兵权。他率行军总管李威、冯晖、李远等分讨之,旬月皆平,功勋卓著。
若说王谊这功绩,娶阿五绝不是什么问题。
可是阿五犯错,虽是竭力压下,但是为了帮女儿脱困便就下嫁其子,不由得让人心中有些许的不安。
再者,我可是听过,这王奉孝之所以没有娶妻,是因为他从小体弱,如今更是两日一小病,三日一大病,如此状态,阿五怎能受得住?
让她嫁去,不就是让她受苦么?
我怎么能忍心?
我对杨英有些不满,方才想说什么,便听到杨坚道
“是个办法。”
“阿延,”我不解的看着他,又蹙眉看了一眼杨英,道
“你再想想!”
杨坚抬手阻止了我,道
“朕以为,兰陵公主年幼,如此失态,实为歹人作祟。”
“儿臣深以为然!”杨英行礼。
杨坚的脸上,露出了些许宽慰的神色,对杨英道
“既如此,那萧琮便交由你安抚。”
“父皇放心,梅姨一直在流杯殿,萧琮虽心有疑虑,但是梅姨悉心规劝,再者儿臣明日便迎娶安歌,萧琮疑心已消,梁国安稳。”杨英道。
“好,”不知杨坚心中还是否存着对杨英的警惕,不过他如今面色缓和,倒是心里放下了棵大石头。
“朕的诏书已送至门下省,朕下旨十日后你携妻出发前去并州。如今并州又现突厥疑兵,你与鱼庆则一同去,朕才放心。”
“儿臣遵旨。”
“下去。”
杨坚摆手让杨英退下,然而杨英似是不想如此离去,他担忧的看着我,我微微一笑让他放心,他才行礼离去。
杨英离开,气氛略显尴尬,我轻咳了一声,道
“那王奉孝是个药罐子,你不可以这样就把阿五送出去了。再说阿五如今犯错,这么送出去,若是王谊知晓,岂不是要岂不是要心怀不满?”
杨坚倒不如我这般不自在,他继续将杯中已经凉的茶喝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