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他富可敌国(345)
但在他们心中,依旧有几分顾虑:
“但若是最后……”
话没说完,但意思却非常明显。
若是最后厉王失败了,温家当如何?
自古以来,站错队的臣子,可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温学斐抬眸看了自己几个儿子几眼,云淡风轻地说出了石破天惊之语:
“温家有自保的能力,而且若是为父没有看错的话,圣上心中恐怕已经有了人选。”
若是一次站队失败就能让温家被抄家灭族,那么温家几代人数百年的努力恐怕都是笑话。
但皇上心中已有人选之事……
温清霄瞳孔微微缩了缩:
“父亲是如何看出的?”
既然已经开了口,温学斐便决定今日便将一些道理,与自己的几个儿子讲透:
“还记得大皇子从绍城回京之时的事吗?”
“记得。”这件事不过才过去月余,哪里会不记得?
“当时身上的打算是想给大皇子封亲王,牵制日渐强健的厉王,但最后却只赏未封,是为何?”
温学斐没有给几个儿子回答的时间,继续向下说:
“因为厉王妃的布局,小六对这件事或许更加清楚,毕竟你还掺了一脚。”
“那么你们认为,皇上对此事了解多少?”
“应当知道个七七八八。”
温清霄几乎没有多想,便给出了回答。
当初因为皇上在朝中因为京中言论取消了对大皇子的封赏,但却又丝毫没有因为此事敲打大皇子的诡异态度,顾砚书还专门来与温清霄分析过一次。
最后得出的结论,便是皇上应当知道这件事背后有厉王府的手笔,所以才会对大皇子轻轻放下。
至于为何皇上知道却只字不提,连各打五十大板的事儿也没做。
顾砚书和温清霄一致认为,应当也是为了制衡。
毕竟各打五十大板和都不罚,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之后这件事便被两人搁置在了一旁。
现在乍然听到父亲提及此事,温清霄便忍不住将当初与顾砚书的这番分析提及了一遍。
温学斐听后,先是给了温清霄一个赞赏的眼神:
“小六与殿下的猜想几乎没错,但对于原因,却是猜错了。”
“嗯?”温清霄抬眸,既然是猜错了,那其实真实原因是?
“真实原因便是皇上知道,甚至还乐见其成,所以没有任何表示。”
温学斐这个回答,着实是有些出乎温清霄的意料。
还不等温清霄提出疑问,温学斐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又扑面而来:
“你们觉得,皇上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话说出来其实是有些大逆不道的意思了。
但既然这是在自家书房,外人不可能听到,几人便直接畅所欲言了起来。
当然,所给出来的答案几乎大同小异:
“勤政爱民。”
“兢兢业业。”
……
对于这些回答,温学斐都有些不置可否,只将目光放在了一直没有开口的温清霄身上。
注意到父亲的目光,温清霄略微思索后,给出了一个与其他几位兄弟都不同的答案:
“极具野心,却……生不逢时?”
极具野心这一点,是温清霄自己分析出来的。
当初与顾砚书第一次见面之时,温清霄便直接指出了这一点。
无论是兢兢业业还是勤政爱民,都是有着自己的目的,想要名垂青史。
这边是皇上的野心。
至于生不逢时,则是温清霄从顾砚书的反应以及平时透露出来的只言片语中推断出来的,顾砚书的想法。
要放做以前,温清霄是绝不敢说出这样的言论的。
或许是因为温学斐前面的话已经足够让人震惊。
也或许是因为和顾砚书混久了,骨子里也沾染上了一些厉王妃殿下的不驯。
现在温清霄几乎是想也不想,便将这句话脱口而出。
但在说完之后,温清霄就有些后悔了。
在父亲说这样大逆不道之言,恐怕要被训斥了。
然而让温清霄没有想到的是,他却得到了父亲一个赞赏的眼神。
“皇上自继位以来,一直兢兢业业,想要将天齐带出眼下的困境,却一直没有成功,二十余年,皇上基本已经接受了这个现实,却依旧有些不甘。”
温学斐敲了敲桌子,语气颇有些感慨,生不逢时……何止是皇上的遗憾,同样也是他们作为臣子的遗憾:
“若是心有不甘,你们认为,皇上会如何挑选储君?”
温学斐话说的已经如此明白了,兄弟几人若是还需要再让其将话挑明,也对不起外人“人中龙凤”的评价。
所以皇上迟迟未立储君,并非是舍不得手中的权柄,而是对此事极为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