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如手足,情郎如衣服(682)
如今两人却是死里逃生,带着一个惊天的消息赶回了建业。
僧侣被杀,固然是东扬州诚王与世家联合动的手,但更耸人听闻的,乃是东扬州诚王暗中与建业城中的英王勾结,想要里应外合,“还政于周”。
穆明珠当初借着梁国南下,化危为机,坐稳了皇位,但这不意味着从此便一劳永逸。
因为帝位所象征的权力实在太大,足够让许多人铤而走险,在那些见不得光的角落里,永远会有无数阴暗小人,狂想着要如何把她拽下那宝座、取而代之。
说蒋坤与韩清乃是死里逃生,真是一点都不夸张。
两人拿到重要的证据文书之后,为了躲避追兵,先是跳下高坡,蒋坤因此摔断了一根腿,而后从山林逃跑,韩清背着蒋坤,顾不得荆棘,一路跑出来,大腿根的肉都划烂了。
当蒋坤与韩清像残疾的乞丐一样,出现在宫门前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能认出他们。
蒋坤在晕厥之前,将揣在怀中的布包递到穆明珠手中。
东扬州诚王与英王来往的信件文书具在,铁证如山。
穆明珠立时发令,重兵围困了在建业的英王府邸,又调吴郡、永嘉郡等地的兵马围困东扬州,发令给东扬州刺史与都督,要他们协助缉拿逆贼。
英王府的事情解决起来容易。
英王周泰叫起了撞天屈,声称并非他所写的文书信件,乃是旁人伪造,他只是没有保管好印章。而内贼也很好查,线索立刻引到了英王妃柳氏身上。
柳氏对穆明珠的恨意,从她父亲之死而起。等到穆明珠做了皇帝,这恨意却又变成了惧意。她与英王一家不得离开建业,生活在昔日仇人的眼皮子底下,惶惶不可终日。等到她与东扬州诚王勾结的时候,要说有多少是出于恨意却也未必,更多的乃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穆明珠做了皇帝不会放过她,因此先放手一搏。
这一博是彻底把全家带到沟里去了。
英王与英王妃柳氏自然是都活不得了,参与密谋者杀无赦,府中上下尽皆流放。
而柳氏的两个儿子,周清与周济,长子不及车轮高,次子更是年幼,倒是逃过一死,由大鸿胪安排,收入宗族抚养。
据说柳氏行刑前,曾请求见陛下一面。
消息传到穆明珠这里来,她只是淡淡蹙眉,道:“柳氏有什么话,便写下来。”
而柳氏最终一字未写。
事情过后,穆明珠下旨,此事并不株连,主要是安抚柳氏在雍州的娘家。
毕竟柳氏的哥哥柳鲁,还是梁国皇帝的奸细,也会参与邓玦与梁国的来往。
现在,她这个大周的皇帝杀了英王妃柳氏,柳鲁更有理由卖力为梁国皇帝效命了。
没过多久,朝中有老侍郎上奏,建议让荆州都督邓玦,出任水军要职。而顺着这老侍郎一路摸下去,乃是从告老还乡在雍州的范侍郎处来的信,而范侍郎又是从昔日邻居之子柳鲁那里收到的请求。
明确这一点后,穆明珠反而稍微松了口气。
如果梁国皇帝在大周境内所能调动的最大能量,来自雍州柳氏,那反倒说明在建业中枢的重臣是干净的。
在建业城中的叛乱好解决,但远在东扬州的叛乱却费时费力。
诚王在东扬州经营多年,与当地世家盘根错节,岂能轻易伏诛?索性便举起了“义旗”,明火执仗要跟朝廷对着干。
在这种情况下,李思清求见,略有担心,道:“如今时局动荡,宫中女官考试一事,是否暂且搁置?”
皇帝面前需要烦心的事情已经够多了,选女官并非紧迫之事。
穆明珠这两日的确因为烦心事,有点上火,嘴里长了一个口疮,碰到就疼。
她尽量保持嘴唇不动,在不碰触口疮的情况下,道:“这说的是什么话?遇到灾祸,正该借喜气冲一冲呢!况且诚王一个跳梁小丑,还能影响朕宫中的事吗?你也太看得起他了!连自己亲儿子都不顾的人,算个什么东西?”
东扬州诚王彻底翻脸的同时,他当初送入建业的两个儿子都还没能安全离开。
他这样一跳,相当于“杀”了两个儿子。
他那两个儿子,如今可都高过车轮了——按律,可杀。
李思清得了准信,下去继续有条不紊安排考试。
而穆明珠继续写给虚云的信,她已经“骚
扰”了虚云两个月,从佛法扯到律令乃至于家国大义,要他给武僧出一部更符合现世需求的经文。经过她的不懈努力,虚云的口气已经松动了,大概是真信了她的道理。穆明珠掐指一算,成功指日可待。
她写好给虚云的信,嘴唇一动,又是一阵刺痛,难免烦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