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纨绔子的穿越历程之四(快穿)(9)

作者:对酒以歌 阅读记录

“李大哥,早。李大哥可知这是谁家请的戏班子?”没有胡四,又来个李顺。总会有知道的吧。

既然是搭临时戏台子,肯定是要请戏班子唱戏的。

“不知道。”李顺摇了摇头。”不过呢,我问过了搭戏台子的人,等戏台子一会搭好,戏班子就来了。今天就开唱了。等会儿咱们等赶紧回家拿板凳去,好占个好地方。”

李顺好心提醒大家。

“是啊,是啊。赶紧回家拿板凳去。”大家一听,都觉得非常有道理,纷纷点头附和。

这年月,看戏的机会可不多呢,好不容易有戏开在家门口,肯定得赶紧占座啊。他们住得这么近,最后要是没得个好位置,传出去,还不得让别人看尽了笑话。

李顺话音刚落没多久,街坊们就都急匆匆地回家了,徒留王夫子在风中凌乱。

王夫子脸更黑了。这叫什么事儿?

在他们王各庄村儿,他王夫子在村里也算是一号人物了。如今,有人在他家门口搭了戏台子,不但没上他这里来拜码头(给他下请帖),甚至到现在都都不知道这人是谁。

只是,让他去找搭戏台子的人打听,他也拉不下这个脸来。再说了,刚才胡四他们不也说了嘛,只知道今天开戏,没打听出来请戏班子的是谁。

王夫子心里再不高兴也明白,能请得起戏班子的,最起码钱是不缺的。这钱,权,通常是连在一起的。在没有摸清戏班子的东家底细之前,他也不好轻易发作。

这时候,街坊们速度快些的已经拿着板凳回来了,陆陆续续地,村里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都拿着板凳地往这边赶了。

算了,眼不见为净,回家吃早饭去。一会还要举行文会呢,到时候各位文友们就来了。他还要忙着接待呢。

王夫子刚转过身,周安不知道从哪里冲了出来,意气风发地冲着王夫子拱了拱手。“王夫子早啊。”

“周四公子,你怎么这么早?”王夫子不由一楞,问道。

周安扬了扬眉,挥着手道:“王夫子德高望重,附近十里八乡,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三岁的小孩儿都听说过---”

王夫子听得嘴角直抽抽。三岁的小孩子都听过?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如今,王夫子组织文会,这可是附近十里八乡的盛事。”周安攥了攥拳头,严肃地说道,“这不,我就专门请了个戏班子,请乡亲们来共襄盛举。”

王夫子嘴角抽抽得更厉害了。

天,他只是个秀才啊,连举人都没中呢。虽然在他们十里八乡,有功名的不多,但也不是没有。除了他这个老秀才之外,还是有三四个秀才还有一个举人的。明年又是大比之年,人家那个举人已经进了京了,等着来年参加春闱。

说白了,能来参加他的文会的,也就是和他一样的秀才。那些举人们,要么在京城,要么在家里苦读,准备去京城。几个秀才聚会,这阵仗是不是搞得有点太大了?

再说,搞文会,就是助兴,也应该是抚琴啊,歌舞的,说出去也是一件雅事。历史上,还真有名诗名句是在欣赏歌舞音乐的时候即兴而成的呢。哪里听说过,搞文会还配一戏班子的?

唉,商户就是这样,没啥底蕴,光有一股子铜臭味儿!

这,哪天说出去,他王有年组织文会,还配了一戏班子,这,这……以后传出去,不知道人们怎么编排他呢。

王夫子越想越有气,这叫什么事儿啊。你想附庸风雅,给自家增加点文气,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是,好歹先问过我嘛。

王夫子刚要埋怨周安两句,旁边有人上来冲王夫子抱了抱拳,“没想到,今天能看到戏文还是托了王夫子的福。多谢,多谢。”

这人说完,还有跟风的,附近的人纷纷冲着王夫子抱了抱拳,“多谢,多谢。”

大家这么一开口,王夫子这埋怨的话就更没法说出口了。

“这位小公子玉树临风,风流倜傥,果然是一表人才!今天能和小公子共襄盛举,荣幸,荣幸。”

“是啊,今日能和王夫子共襄盛举,荣幸荣幸。”有人这么一提,大家也觉得与有荣焉。虽然不太明白共襄盛举啥意思,不过这词一听就挺牛气的,共,大家一起的意思。盛举,应该也是个好词吧?

对!他们可不是来看戏的,他们是来襄盛举的!这事儿,体面,荣光。

能体面,自然大家都愿意体面。他们可不是只想着来沾光看戏的,他们都是来捧场共襄盛举的。

“共襄盛举。“

“共襄盛举。”

“共襄盛举!”

甭管明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的,有人带头,大家纷纷喊了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