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养崽奔赴新生(37)
今天她来县里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她想去那新兴的自由市场转转。
如果可能,想买点肉做些肉干。
昨天,在肖祁峰拒绝收钱的时候,苏荞就开始琢磨,要用什么方式把这份人情债给还了。
买衣服,日用品这些肯定不合适,显得太过于亲昵。
想来想去她觉得最合适的就是送吃的了。
毕竟食物这种东西,吃完就没有了。对于送的人和吃的人来说,都没有什么负担。
肖祁峰曾经说过,他再有几天就要回部队了,苏荞就想着趁他还没走,做点拿手的熏肉干给他带上。
为此,她今天还特意带了一个大袋子,希望能够满载而归。
早上的时候,那人说起了他的姐夫徐庆华,说是因为家里太穷,想挣点钱给孕期的妻子补充点营养,所以悄悄去给私人开的养猪场干活,结果被一锅端了。
徐庆华被抓的时候正是运动后全民最彷徨的时候,一切政策都还没有明晰。那时候就是出门卖个鸡蛋都容易被扣帽子,更别说开养猪场了。
所以即便只是去干活的,抓住了判的刑也非常得重。
现在几年过去了,随着政策的松动,已经有人开始试探性的做起了小买卖。
苏荞知道,利益驱使下,再危险的活儿也依然有人会干,就像是开养猪场。在那刚刚兴起的自由市场里,要是去的早有很大的几率能够买到猪肉。
只不过现在已经快八点了,也不知道还能不能赶得上趟。
苏荞按照前世的印象朝着焦县最大的自由市场走去。
说是自由市场,其实不过是一个比较隐蔽的小胡同。
那胡同在县一小后门不远的地方。
这里的位置其实蛮好的,出胡同是县一小,左右分别是县委还有县财政局的家属院。再往前一点就是县医院。
可以说是焦县的政治文化中心了。
这胡同虽然靠近县一小,却并不靠马路,而是处于居民区内部,算是闹中取静,也遮人眼目。
而且胡同四通八达,有好几个出入口。真要是遇到有人来抓,想跑也能迅速的跑开,被抓住的几率能降低不少。
苏荞不知道是谁最先相中的这个地方,只能在心里佩服群众的智慧永远是最博大的。
只可惜,今天苏荞还是来得晚了。
她紧赶慢赶到的时候那些小商贩们都已经准备收摊了,连客人也没几个。
剩下的摊子前也只是稀稀拉拉摆着些不好卖的东西,看着就在做最后的努力。
苏荞将整个胡同转了一圈,也没找到猪肉,简直失望极了。
她郁闷的转身准备离开,却忽然看到胡同外走进来了一个人。
那人穿着胶鞋,背上背着一个竹筐,脸红彤彤的,还喘着气。
他站在胡同口一脸焦急,失落的模样。
那样子看上去跟苏荞刚赶过来的时候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可能在于,一个是买家,一个是卖家。
苏荞的眼睛贼尖,一眼就看见他那双黑布鞋的鞋面上沾着几片细细的鱼鳞。
顿时心中一喜,不着痕迹的快步走到他的跟前,压低声音问:“大伯,你这筐里装的是鱼?”
那人听了这话,面露喜色,连连点头。
苏荞没再吭声,转头就往胡同深处走,男人毫不迟疑的跟了过来。
在确定周围并没有人注意的情况下,苏荞朝那人背上的筐看了一眼:“大伯,你要卖什么鱼,能让我看看吗?”
“能,能!”
那男人连忙将肩膀上背着的竹筐给拿下来,放在了他们之间。
他蹲下身子,掀开筐上面盖着的稻草,然后一脸炫耀的望向苏荞:“大青鱼!你看看有多肥!找遍整个市场你都找不到第二家!”
顺着稻草的空隙,苏荞往筐里看了过去。
好家伙,还真是两条大青鱼。
活蹦乱跳的不说,关键是真的大啊,每一条看上去都得有两三斤!
她知道,这人说的没错,这样的鱼可不是轻易能够碰到的!
只是,她的面上却并没有表现出来,看了一眼就不再看了,而是望向那人问:“多少钱一斤?”
男人看了看她,面露迟疑。
他重新将稻草铺好,然后追问:“小姑娘,你是诚心要吗?”
“当然诚心。”苏荞望着他:“不过也得看你卖多少钱了,太贵我可买不起。”
“不贵,不贵,三毛一斤!这两条都是两斤八两左右,你要是要的话,我给你算八毛一条。要不是我今天来得晚了,这价格我绝对不卖!”男人说道。
苏荞没有应声。
说实话她其实也闹不清楚现在的鱼多少钱一斤。
而且关键也没有比较,毕竟这样的大青鱼她以前从来没有在自由市场遇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