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贪财如命[快穿]+番外(400)

宋祖母先开始还有点心虚,但看着家里的田产保住,她还是高兴的,唯独就对不起刚出生的小孙女。

宋娘子生的是女儿的事,她除了宋姑姑外,谁也没说,就连宋娘子都瞒着,甚至把小孙子抱到身边抚养。宋娘子虽有些不高兴,不过这年头,当祖母的要抚养孙子,谁敢说半个不字,不然的话,一个不孝的名头就要落到自己的身上。

再者,虽说儿子被婆婆抱走抚养,但她们是农家,又不是什么高门大户,生活在一个院子里,她想见儿子,也不过是走两步的事,其实差别并不算大。

骗人一次很容易,但要想长期的瞒着,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尤其是这种把孙女当成孙子抚养,虽说是农家,但因也涉及到田产的问题,一旦暴露出去,官府那边也会过来问,始作俑者宋祖母少不得要挨板子,最重要的是,宋家会在宋家村再无立足之地。

为了这个秘密,

宋祖母照顾孙子宋承都是亲力亲为,连宋娘子这个亲娘都不许沾惹半分,对此,宋娘子也不是没有微词,自己生的儿子,如何就不能亲近了?但她也没往自己生的不是儿子这方面想,实在她可是亲眼见过儿子的。

只当是婆婆接连丧夫丧子,受到的打击太大,不免对唯一的孙子紧张了一些。

其实不止是宋娘子这般想,村子里的人也都是这样想。

到底是农家,也没谁会一直盯着别人家的事,就连宋娘子,除了宋承这个‘儿子’外,也还有三个女儿要照顾,再有家里的几亩田地,也需要人打理,日常也是很忙碌的。

如此,

宋承以男孩儿的身份安安稳稳的长大了。

为了身份上的区别,让孙子看着和村子里的男孩儿有所不同,在阿锦四岁的时候,宋祖母一咬牙,把宋承送到了隔壁村的私塾去读书。

读书人都是斯斯文文。

如此,‘孙子’的一些异样,便也不会太打眼了。

当然宋祖母送宋承去读书,不过是为了遮掩一些东西,压根没指望宋承去考科举功名,毕竟考功名可有验身这一环节,到时候一准是要露馅。

到时候,全家都会跟着受累。

只是想着孙子读上几年书,到时候去县城里做个跑堂的小厮或者做个账房,安稳度日就好。

却没想到,宋承在读书上还真的是有两分天赋,连夫子也称赞,说他是可造之材,若是家里条件允许的话,尽可供一供,哪怕日后只是考上秀才,家里的日子也会好过许多。

宋祖母自是不愿意,若真的是孙子,她自然是欢喜高兴,但她这个是孙女啊!

倒是宋娘子知道后,很是心动,一想到自己未来可以做秀才的娘,备受村子里的人敬重,在娘家那边也可以扬眉吐气,宋娘子的心里就一阵的火热。

宋祖母的意思是让宋承读到十岁,到时候,家里添点银钱,到县城里去寻一份活计,毕竟做账房,也是要有门道的,拜个师父,且有好几年要学呢?

但宋娘子却不愿意了,为此,她头一次忤逆了宋祖母的话,坚持要儿子继续读书,而宋承呢?她的心里也喜欢读书,虽然知道自己是女儿家,不可能去科举,但能多读两年也是好的,所以也恳求祖母,再让她读两年,她保证,只再读两年。

一想到自己一念之差,几乎是毁了孙女的一辈子,宋祖母的心里也不是不愧疚的,因而便也没再反对。

因此,

宋承得以继续读书,并且顺利的通过了书院的考核,成为其中一员。

不过若是宋承知道后来的事情,她是绝对不会去学院的,而是老老实实的听从祖母的话,去做一个学徒,将来寻找机会,变回女儿身,安稳度日。

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

县城的学院管束自然比村子里要严格的多,吃喝都在书院,每月回家一次,模式有点类似寄宿学校。根据交纳银钱的不同,住宿的地方也不一样。像是宋承这样,她住的自然是最差的那个,大通铺,一间屋子里能住十余人。

但胜在价格便宜,一个月,连吃带住,也才一百五十文。

因为是大通铺的缘故,住进来的人员,自然参差不平,这个参差不平更多的指的是年纪。

学院虽然是有分班,不过住却没那么讲究,像是和宋承住在一个屋子里的学生,最大的都已经三十多,儿子都和宋承年纪差不多,年纪最小的,才只有八岁。

人员多,这也是宋祖母当初不愿意让宋承到县城书院读书的一大原因。

孙女儿和这么些男人住在一起,将来可如何是好?再有若是中途被人发现的话,又怎么办?

午后半夏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