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人家(科举)(265)
林蓁自从来到安陆之后,就没有离开过兴王府。这一次随着陆炳到王府的田庄去巡视,是因为朱厚熜一直想到王府在乡下的庄园里住上几天,但由于王府复杂的各种祭祀活动暂时不能成行,于是就让林蓁和陆炳先去瞧瞧,打打前站,看看那里一切是否准备妥当了。
陆炳领了这个任务,心里多少也有些兴奋。林蓁就更不用说了,他一直想看看王府以外的安陆州,这下子终于得偿所愿,他掀开厚厚的帘子往外看去,只见马车已经出了热闹的州城,现在正慢悠悠走在乡下雪刚化开后有些泥泞的小路上,他呼进胸腔的不再是王府里带着香火味的发闷的空气,而是他所熟悉的,田野中孕育着万物的土地在冬季仍然凛冽的微风中的清爽的芬芳。
林蓁一路上不停把头探出窗外深深呼吸,终于把陆炳逗笑了,问他道:“怎么?乡下的气味有什么不一样吗?”
林蓁道:“当然不一样啦。我是乡下孩子,从小就是闻着土地的味道中长大的。只不过岭南更暖和,我们那里盛产水果,我家里养的有鱼,还有桑树,总体上,岭南的空气感觉比这里湿润,还有点微微发甜。不过闻起来都很舒服。”
陆炳点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王府里待得久了,总是觉得胸中沉重,想来也是因为深宅大院之中,少了些泥土气吧。”
林蓁又道:“对于我们乡下人来说,田地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你要是好好对待它,他就能让你吃饱饭,过上好日子。”
说到这里,他又想到了一年比一年更加沉重的赋税,叹了口气,道:“不过如今想过上好日子是越来越难了。”
陆炳对佃户们的不满也略有耳闻,“嗯”了一声,也掀开帘子看着外面。湖南、湖北盛产稻米,土壤富饶肥沃,明朝之前江南是天下粮仓,而如今渐渐有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一路来林蓁已经看见了不少开始春耕备耕的农人在地里忙碌,广袤无垠的土地一眼望不到边,那些人就好像一个个小黑点在林蓁的视野里移动。林蓁好奇的问道:“这些田地都是兴王的吗?”
第133章 番外八(上)
陆炳正色道:“没错。王爷受封的时候,弘治皇帝赐给了他老人家湖广京山县近湖淤地一千三百五十二顷。后来,郢、梁二王因为没有后嗣,他们的香火田地四百四十九顷也归了王爷,听说,王爷与襄王还因为郢王那七十户田产生了不少纠纷,不过最后这些田地还是归了咱们王爷。到如今累积下来,王爷受赐和向皇上乞请得到的土地大概有八千多亩。王府中日常的开销用度,大多都是从这些田地当中来的。”
陆炳向来能把这些数字记得清清楚楚,林蓁听了却不住咂舌,八千多亩地,这是什么概念,这得是多少个山都乡呀!
陆炳见林蓁惊讶的模样,笑道:“你以为王爷往年救荒、捐助贫寒士子、修建学宫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
林蓁恍然大悟,看来这些田地维持王府上下的正常运转绰绰有余,剩下的钱,像兴王这样贤明的还知道拿出来造福百姓,像那些不贤的藩王,全都用在吃喝玩乐,大兴土木,享受生活上了,更有甚者,如江西的宁王,就把这些民脂民膏用来贿赂朝中高官,宫里的内侍,招兵买马,将来更不知道要祸害多少百姓。这些藩王所谓的皇室尊严和野心给老百姓造成了多么沉重的负担,恐怕耽于玩乐的正德皇帝根本就不愿意费心去想吧。
一行人来到田庄中一处别院,还没进门,马车就被几个村里的百姓拦住了。陆炳毕竟还小,不便出面,他和林蓁稍稍拉开帘子,只见几个身着破棉衣的村民在那里拉着车夫说道:“别人的田税五斗,我们这些王庄的佃户要交两升,这也就罢了。可那姓张的恶人百般刁难我们,这一两年来越发的变本加厉,我们再也受不了他啦,还望您禀明王爷,让王爷和王妃为我们做主呀!”
陆炳沉着脸,把帘子放了下来,道:“‘人心不足蛇吞象’,张凌远他爹领着王府的俸禄,平日里王爷也给了他不少赏赐,足够他一家三口度日了。可我听说如今他家在外面已经盖起了三进的大宅子,就连一个原先要饭的远房亲戚如今都穿着绫罗绸缎,在安陆城里招摇过市。大概这人心中的贪欲一起,只要尝到了些许甜头,就会越发的不知道满足。”
林蓁看着外面那些百姓,心中浮现出的是山都乡勤劳而困苦的村民。他感叹道:“‘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呀!陆兄,难道咱们就眼睁睁看着这些人遭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