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人家(科举)(119)
朱厚熜召见几人之后,便将张璁和桂萼委任为翰林学士,席书为礼部尚书,严嵩则任命为国子监祭酒,群臣本想在左顺门外再大闹一场,席书却记着林蓁的话,再次提醒朱厚熜尽早防备,宽厚处理,于是朱厚熜便将其中为首的几人,譬如杨廷和的儿子,前朝状元杨慎贬出了京城,但对退休在家的杨廷和仍然礼遇有加,厚待如旧。
朱厚熜没有像前世那样和正德一朝的旧臣们撕破脸,但正因如此,张璁、桂萼也没有得到太大的重用。他们在翰林院里被众人孤立,离入阁遥遥无期。不过,在他们的帮助先,朱厚熜终于下诏将自己的父亲称为皇考,而先前的孝宗皇帝改称皇伯考,杨廷和已经致仕,其他的旧臣也贬官的贬官,离京的离京,整个局势彻底反转了过来,再也没有人敢对此说三道四了。
总体上来说,林蓁对自己能通过乡试还是比较有把握的,至于名次他倒不是特别的在乎,想到明年的会试他就可以进京,见到几年未见的朱厚熜和陆炳等人,他有点期待,也有点惴惴不安。原先朱厚熜是世子,后来兴献王去世之后,朱厚熜就袭承了兴王的王位,那时候已经和他一个平民有着天地之别了,如今朱厚熜当上了皇帝,又经历了大礼议这一番腥风血雨,他,甚至还有陆炳,肯定都和之前不一样了吧,自己又应该如何面对他们呢?
林蓁左思右想,心里也没有什么靠谱的答案。快到发榜的日子了,林蓁他们回到番禺,等待消息,这天他们正在屋里休息,忽然有人来报,说是府衙里传召一位姓林名蓁的举子去见巡按大人。
林蓁赶紧起身走出屋去,发现两个官差已经等在那里了。他赶忙道:“我就是林蓁,不知道巡按大人召我去有什么事情?”
那两人的态度倒是很恭敬,只说他们也不知道是什么事,但巡按吴大人是让他们来“请”林相公的,还说务必要快些把林蓁找到带到府衙里去。
林蓁回头对满脸担忧的翁万达和陈一松道:“二位不用担心,我又没有犯下什么事情,随他们去看看便是。”
说罢,他就随着差人来到了府衙。想不到差役把他领进旁边厅中之后,里面坐着的两位大人马上站了起来,仔仔细细向看珍奇动物一样把他从头到脚看了一遍,然后其中一人对另一人道:“没想到他这么年轻!”
另一人道:“不管如何,我对王兄你说过了,这位林相公将来肯定是会大魁天下的人哪!”
他们说的都是好话,林蓁却仍然有些摸不着头脑,他上前一拜,道:“敢问二位大人,唤我前来这府衙里,到底有什么事呢?”
其中年纪轻些的一位官员站起身来,对他说道:“我是这广东的提学副使王世芳,这次在乡试卷子中读了你的文章,觉得你的文采十分出众,针砭时弊字字珠玑,忍不住就拿给这位巡按吴大人看,他看了以后也连声称奇。我们都以为你一定是一位年长沉稳的宿儒,想不到竟然是后起之秀,真是让人佩服之至呀!”
另一位吴巡按也上前一步,道:“王大人出身江南名门世家,他向我推荐你的文章的时候,我还有些奇怪,心想到底是什么人做的八股能入得了他的法眼,但我看了你的文章,才发觉果真与众不同,这样吧,我们想再试你一题,不知道你敢不敢当场作答呢?”
第59章
这……林蓁心想, 既然他们两个都觉得自己的文章做的好,那为什么还要加试呢?但他没有和主考官讨价还价的打算, 马上就躬身一揖, 道:“请大人出题吧!”
王世芳命人摆上笔墨,道:“我看你不禁八股写得好, 策论做的更是出色,你的文章议论义理分明,气势磅礴, 很有宋朝三苏的风采, 只可惜宋朝重文轻武,最终被金人所破,古人曰‘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你可知道宋代的抗金名臣李纲曾经上书陈首十事,你不如就以‘李纲十事’为题, 做一篇论给我二人看看, 如何?”
事到如今,林蓁终于明白了系统给他展示的画面其中的含义,他估计, 上一世那位文曲星考乡试的时候,大概也被加试了这么一道题目吧。他还没有思考,脑海中甚至就已经浮现出了一些零散的句子,这大概是不属于他的记忆的一部分。只不过, 如今的他不同往世, 他经历过了更多的事情, 想得更多看得更多,这一篇论,他注定会和上一世写的不同。
在两位大人的注视下,林蓁提起笔来,挥毫写道:“北宋的开国之君雄才大略,统一中原,结束乱局,开始的时候虽然励精图治,但正因为国力日益强盛,风气由简朴变成了奢靡,士大夫的风气也从仁德爱民变成追求一己私利,不再把国计民生放在心上。《孟子》中说,国家总是在困难中兴盛,在享乐中灭亡,这就是所谓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我看来,往往一个国家走向衰落,不是因为没有人可用,而是因为有能力的人太多,却个个都为了名利而争夺;不是因为君主太过软弱,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好好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这个国家制定明确的方向。宋朝不是没有岳飞、李纲这样的忠臣、能臣,可他们却在朝廷无端的争斗中被弃而不用,他们的成就也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所抹杀了,正如《论语·季氏》中所说‘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