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恶(221)
刘彦昭这一日是在忽上忽下的心情中度过的,原本看到幽云卫的密报上说,找着了张景澈,正将人押送回京,刘彦昭是既喜又怒,且恨且怜。待得看到西北急报上说,北勒猛攻开平卫,更玩了手声东击西,意欲图谋西北大营时,顿时惊在原地。
“宣锦衣卫指挥使韩洵觐见!”兴隆帝蓦地站起身,厉声道,“出了这么大的事,锦衣卫和幽云卫是干什么吃的?怎的一点风声也没听到!”
北勒猛攻开平卫不是什么秘密,兴隆帝也曾下旨增援,只是旨意虽下达了,兵马钱粮却一应未动,究其缘由,一则是去岁遭灾,户部的口袋紧得很,哪里都要银钱花销,实在分不出余力;二则,好容易拨下的一点钱饷,待得送到前线,已是经过层层盘剥,能够发到将士手中的杯水车薪。
若非北勒攻势太猛,差点拿下开平卫,连刘彦昭都想不到,底下人居然胆大包天到这份上。
“简思晦呢?”刘彦昭余怒未消,“朕将偌大的户部交到他手里,他是干什么吃的,立刻宣他来见朕!”
仓皇逃窜的北勒人做梦也没想到,他们数月前埋下的线,临了竟在大殷朝堂上掀起偌大一场风暴——以开平卫遭围为导火索,这些年,各级官员盘剥钱饷、贪污纳贿的证据被串联起来,打包送到远在京城的兴隆帝面前。
时机拿捏得恰到好处,仿佛一早有人准备周全,只等这个由头发难一般。
一场力度空前的清洗由兴隆帝而下,在朝堂上全面展开,很快,西北军粮遭人调换一事被重新摊开在台面上。如若只是以此充好、从中牟利,刘彦昭或许还没那么愤怒,但是幽云卫呈上来的证据表明,这批被倒换下来的军粮竟是运往了北勒人的地盘!
兴隆帝毕竟不是昏聩的先帝,这一连串事端的时机太巧了,联想到北勒人突如其来的进攻,以及西北大营突如其来的瘟疫,他不难得出一个张景澈和杨帆早就猜到的事实:朝中有人和北勒人勾结在一起!
“好啊……很好!”刘彦昭惊怒交加,“朕的肱骨,朕的国丈,竟然和外族勾结,干着吃里爬外的勾当!真是好得很!”
兴隆帝不由分说,将一顶“勾结外族”的帽子扣在简尚书头上,摸着良心说,是有点冤的。简思晦或许存有私心,或许会为了谋利做出一些贪赃枉法的勾当,却绝没有胆量跟外族勾结,断送自己的锦绣前程。
等他反应过来自己是被人摆了一道时,已然泥足深陷,想分辩都不知从何说起。
朝堂乱作一团,天子的刀锋已然出鞘,只待挟雷霆之势而下。就在这时,西北送来了第二道折子,与第一封奏疏相隔不足半月,内容却是天差地别——定边侯得回纥骑兵投诚相助,击退北勒大军,然而西北驻军已经被激怒了,身为主帅的杨帆一不做二不休,追着北勒大军深入草原,斩北勒可汗、歼敌万余,更将王庭一把火烧了。溃败的北勒人仓皇逃入漠北,二十年之内再不能兴风作浪。
奏疏一到,偌大的朝堂被震住了。
朝堂诸公当然知道这封战报的分量——斩北勒可汗、歼敌过万,逐北勒大军于漠南,随便拎出一桩都是泼天的功勋。更何况,此役过后,北勒元气大伤,二十年内无暇南顾,说是功垂青史也不为过……这样的功劳,这样的战果,若不大加褒奖,单是民间的悠悠众口都堵不上。
然而朝堂诸公犹有疑虑:一则,定边侯已是一品军侯,手握兵权、贵无可贵。若是再行嘉奖,怕是只有封为异姓藩王,到时,他雄踞西北、坐拥重兵,还有何人可以约束?说的再放肆一些,岂不是要越过九五至尊去?
更要紧的是,这两封奏疏一前一后送达的时机太微妙了。
京中对西北的印象还停留在“定边侯感染疫病,性命垂危”上,虽有幽云卫送回密报,言说杨帆病情渐有好转、性命无忧,可“性命无忧”和“康复如初”毕竟是两个概念。从病势好转到策马上阵,这中间相隔的时间太短,叫人不能不心生疑窦。
然而疑虑毕竟只是疑虑,没有确凿的证据,就算是九五至尊也不好对有功之臣发难。再者,北勒进犯之际,幽云卫已经“请”到张景澈,正在返京途中,萧何山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无暇顾及西北军情。
就这么硬生生地擦肩而过。
刘彦昭不是不忌惮功高震主的定边侯,但是眼下,京中这摊烂账显然更要紧,一想到朝中要员和外族暗相勾结,兴隆帝就寝食难安——今日是私自倒卖西北军粮,来日是不是能将他这个九五至尊的人头双手送上?
“……朕就将此事交予你了!”萧何山尚未归来,刘彦昭思来想去,还是韩洵最堪信任,“务必查个水落石出,但凡往里头伸手的,不论官位高低,都给朕逮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