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穿越女比发明(女尊)(32)
两人坐在雅间里,也不着急走,就这么品着香茗,吃着江南糕点,聊着闲话,非常适宜。
酒楼对面,有一颗三人环抱才能围起来的大槐树,枝繁叶茂,树荫能遮挡半条街,街上贩夫走卒,有的穿着衣着粗布,有的是棉麻细布。
赶路的挨着墙角的阴影走,摆摊的就干脆把摊子挪到大槐树下来了。
顾泽打量了会,心里忍不住再次感慨。
这里是天子脚下,贩夫走卒穿得比北疆的好得多,日子也比苦寒的北疆好过一些。
但也只是好那么一点。
忽然她目光一顿,只见对面巷口有个小乞丐,正扒着巷子口往外瞧。
半晌后,小乞丐蹑手蹑脚地弯着腰,小步溜到路边的烧饼摊边,偷偷伸手就去拿最外边那块烧饼。
那小贩正在槐树底下犯着困。
小贩撑着腮帮子打了个哈欠,另一只手慢慢摇着蒲扇,渐渐又眯上了眼睛。
小乞丐迅速拽了一块烧饼撒丫子就跑。
烧饼小贩这才慢悠悠睁开眼,气沉丹田,一声怒吼:
“哪个小兔崽子偷了老娘摊子上的烧饼??别让我逮着你。”
那小乞丐明显一抖,吓得草鞋都甩脱了一只飞出去,却头也没回,跑得飞快,一溜儿没影了。
精瘦又炭黑的的烧饼小贩骂骂咧咧了几句,换了只手撑着腮帮子,继续摇着蒲扇打着瞌睡。
“她怎么还睡啊?”
颜书玉伸长脑袋去看。
这还是他头一次看到有人偷东西!
刚刚小乞丐偷烧饼他心里紧张极了,现在又是替卖烧饼的着急。
顾泽笑道:“书玉你看,那小贩虽然骂骂咧咧凶得很,可都不曾东张西望找小偷,甚至还一直稳稳坐在椅子上不曾起身,那是为什么呢?”
“唔……因为追不上?因为她懒得追?”
“她是懒得追,却不是因为人懒。她可能是故意放跑那小乞丐的。”
顾泽想起了以前的事,眼里有几分怀念。
她的娘亲,以前是一个走街串巷卖烤玉米饼的。
这是北疆那边的一种小吃。
用玉米面和面,面醒好以后,放一些剁碎了的咸菜干重新揉制。
等咸菜干和玉米粉融为一体时,再摊成巴掌大的饼子贴在大锅上烤。
最后烤出来的玉米饼,玉米的香气混着焦香,加了咸菜干,一口咬下去咸香焦香有嚼劲,一口又一口。
烤好了玉米饼装在竹筐里,盖上一层布,就担出去卖。
娘亲每次会做几个小了一圈的玉米饼,放在竹筐最外头。
那都是捡最后剩下的面糊糊来做出来的小饼,不多,她记得每回也就只够做五六个小饼子。
北疆街上时常有小乞丐。
有时候娘会把那小一些的玉米饼给小乞丐吃。
有时候遇到碰到行窃的小乞丐,如果最外头的小饼子还有,娘亲就当做没看到。
但要是今天的玉米小饼已经发没了、被偷光了,她就会起身赶人。
顾泽鲜少提来宁王府之前的时候,颜书玉好奇极了,还想听。
他道:“伯母可真是好心人。”
“我娘亲可是拿扁担赶走过不少流浪乞丐的,凶得很。”顾泽笑,她眼里有些怀念。
“娘亲小时候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她自个说的,青黄不接的时候她偷过几回人家的馒头包子。
北疆以前好多卖吃食的人,在最外头会放着几个小一些的,小馒头啦,小包子啦,小烧饼啦。
要是有小乞丐来偷,小贩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年头,好多小孩就靠着百家饭、百摊饭活下来了。
我娘亲管她这个做法,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说起来,我其实也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顾泽想起了双亲,眼眶渐渐发红。
她六岁那年,娘亲和爹亲就因病相继去世了。
好在娘亲那边还有母族,族长心好,安排她在族亲那轮流着住一段时间。
那两年,家家户户轮流养你家养一会,我家吃几天,就这么混了两年,她没在外头给饿死。
一直到宁王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信,听说她是吉年吉日吉时出生的文曲星,要供她读书。
宁王给了族里百两银子,从此她只剩了个顾姓,离开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顾家,跟那不再有关系。
顾泽想起那日族长纠结地问她,愿不愿意跟这位贵人走的时候。她掰着手指算了算,足足百两银子呢,于是就点了头。
她想,我顾泽是靠族里的东家饭西家粮,这两年才能活下来的,也应该学娘说的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那百两银子,应该能让族里的日子好过一些。
至少那些嗷嗷待哺,瘦不拉几的,吃不饱去掏鸟窝捉鱼的小泥猴,和襁褓里喝稀米汤的奶娃娃,应该都能养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