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父皇母后是神仙(35)

作者:晴天天晴 阅读记录

朝淳安作揖,他由衷地感谢公主的提携。

他自入翰林院,不懂阿谀奉承,为人刚正不阿,被同僚嘲笑古板,不懂变通。眼下,倒是遇见小伯乐了。

淳安回礼,“您老莫要折煞淳安,您岁数大,万不用对我行礼。”

皇家的人都这般作风,通常以“我”为称。淳安作为齐越祝余之女,丹栀玉宸之外甥女。也承袭了这一优良传统,一般情况下,都是用“我”称呼自己,除非被惹急了,才会用“本公主”、“老子”等其他的自称,这些自称皆含有情绪意义。

清河年初期,还有人嘲讽皇后娘娘出身草莽,不懂规矩礼仪。及至清河中后期因当今二圣、当年的太子夫妇政绩显赫才有改观。乃至眼下宜凤年间,多道皇家待人宽厚平等。

玉堂署的杜管事,以往最重礼仪,对皇家这套颇有微词,甚至一度认为皇后公主干预朝政乃是牝鸡司晨。

从玉堂署出来。第二日,下了朝,她就为这宫中的典籍之事,禀了齐越。

齐越应了这事。

“去寻你娘亲帮忙,为父政务繁忙,这等小事,你莫来烦我。”

第21章 淳安每天累成狗

听到此,淳安应道,转头寻了祝余,祝余听后,直接将这事儿交给了李司记。

转头对着身侧的李司记说道,“这也是好事,李司记帮着她,将宫中书籍书目做份登记吧。”

李司记接过这差事,欲言又止。

“李司记,有何顾虑,但说无妨。”

祝余瞧她神色不自然,问询道。

“娘娘,是所有书都登记做书目,允许借阅么?”

祝余点了点头,“皆可。”

李司记犹豫半晌,不再多言,只奉命行事。

对此,心中也更是敬佩之。

一月余,她将宫中书单送给淳安。

淳安接过,快速浏览一遍,道,“珍贵的典籍,你让翰林供奉们复刻一份。反正他们挺闲的,朝巳晚酉,上班打卡,除了喝茶,啥事儿也不干。”

李司记应道。

翰林院供奉,马上要忙起来了。

“走,我们一道去玉堂署。”

李宛若点了点头,“好。”

去了玉堂署。

书香伴着茶香,一群文人在那埋头读书,李司记瞧着这景儿,不晓得是墨香宁心还是茶香平心,整个人都放松了。

淳安将书单交给了玉堂署管事。

李宛若暗自打量玉堂署,玉堂署管事是个中年男人,翘着两抹胡须,下巴处胡须很长,瞧着倒像是个小老头。

杜管事昔日是翰林院的供奉,李宛若印象中,隐约好似打过一次照面。

接过淳安给他的书单,这上面还有很多治国之道、为君之道的书。

面色一凛,手不自觉地抖了起来、颤颤巍巍道,“这治国为君之术……”

淳安倒是丝毫不在意,“只管借去读,若是我大凉有好儿女比我阿爷阿娘、比我更适合管理这个国家。能者居之也不免是一件欢喜事。”

她心中顺带着腹诽,正好,她还能做个富贵闲人去。

“再者说,若是读几本书,就真正会治国了,他当真是天才!我想我阿爷阿娘也是乐意让位的!”

淳安说话这般不拘小节,同她长期共事的官员虽早适应可,但也听得额角冒汗。

管事不再纠结此事。

淳安继续道。

“只是有些典籍珍贵,翰林院正在复刻副本,暂时不能给您。副本往后给你拿了过来,您也要保证这些书籍的完好。至于其他官员大臣家的书,我是做不得主的,您得自己过去同他们商议。”

含象殿偏殿。

淳安同她娘亲姨母,还有几个女官在一起吃茶。

“去玉堂署阅书的都有谁啊!”

“多是些官员和学子。”

听着这话,祝余皱了皱眉头。去玉堂署阅书的,几乎只有文人墨客,这事儿,惹得她心中微微不畅快。

闲聊到这处,祝余放下茶盏,“那些技能类的书,倒是没人看?”祝余问道。

“这很正常的。”丹栀道,“文人或有入朝为官意愿的才乐得看些文字。技艺活儿,多是手把手地教授。你见过几个将军夙兴夜寐挑灯夜读诗词歌赋。”

祝余面色未改,“将军武将也是读兵书的。”

显然,对丹栀这话,她是不满意的。

“无碍,文澜阁上下,看客不拘是文人政客、庖厨仆役,各职业都有。”淳安道。

说完,祝余看了她一眼。

“嗯,你那公主府只是一小处天地罢了。你既领了这差也当尽心尽力推广之。”

“是。”她口头应承了,心头倒是没准备想什么折子出什么政策,让全洛城的人都跑去看书。

丹栀嘴角露着慈爱的笑,她的小淳安也不跟祝余顶嘴了。姑娘长大了,也学会阳奉阴违,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