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盟主是女郎(213)
崔妄也停顿了片刻。现下陡然提起无垢与波旬,那些曾经的恩怨仿佛变成了纸上的画,又像是海里的蜃楼,隔着蒙蒙的一层雾气,看得愈发不真切了。
她有些感叹,无垢算是她真正的朋友,她欣赏他的义气与柔善,更欣赏这位少年方丈身上的铮铮铁骨。只可惜她从头到尾还未能见上一面自己这位挚友,也不知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见到他到底长什么样子。
感叹间,苦集又道:“若是无垢方丈在,定能力挽狂澜,救我大梁百姓于危难之中。”
力挽狂澜,崔妄琢磨着这几个字,这是人们最喜欢用来形容无垢的说法。她点点头,道:“若是他在,一定可以。”
苦集看她眉间有淡淡的隐忧,想到崔妄毕竟是如今的武林盟主,自己在她面前大夸无垢的本事,似乎有点不把她这个盟主放在眼里的意思,不由有些歉意地道:“贫僧不是小瞧盟主的意思,只是,只是……”
崔妄淡笑道:“无妨,我确实不如无垢。”这话她是认真的,她确实没有无垢那样的本事,也没有他那样的担当。
她的心眼甚至有些小,小到只容纳得下她和撄宁。
苦集踌躇半晌,有些话不知该不该说,但他不是个能憋得住的性子,还是开口道:“崔盟主可知,有些人在明,有些人在暗,盟主身前身后,都有人想要你的性命。”
他这话说得隐晦,也不知道崔妄能不能理解。自从那晚夜渡失败之后,各路群豪就已经对崔妄起了疑心。为了防备崔妄在今日吐蕃人兵临城下之时作乱,以苍耳子为首的一帮人早已纠结势力,打算在今日对崔妄暗下杀手。
崔妄武功再高,也难防暗箭,更何况还是一众高手的合围。
前有吐蕃人的铁蹄与蜃海楼的骷髅螣虎视眈眈,后有一众武林高手蠢蠢欲动,这两方势力都想等着崔妄这头狮子最为松懈之时给她致命一击。
若是说谁今日的处境最为险峻,恐怕要属崔妄无疑了。
崔妄纵声长笑,浑不在意似的,墨色的长发在淡青色的晨曦里随风舞动。
她一口饮尽杯中茶水,站了起来。远处地平线上一道滚滚的烟尘已经在向这边快速卷来,几乎遮天蔽日,听在崔妄耳中便是隆隆的一阵震响。
城楼上的士兵骇然变色,苦集也站了起来,张望着远处的形势。
崔妄笑道:“多谢方丈提醒。”
苦集一愣,摇了摇头:“贫僧只是不忍看盟主受难。”
崔妄面向那道烟尘的方向,感受着吐蕃的千军万马之势,忽然道:“方丈为何信我?”
苦集顿了顿,知道崔妄说的是她那封信。
苦集道:“说来惭愧,贫僧非信盟主,而是相信无垢方丈罢了。”
崔妄垂头笑了笑,笑声愈来愈大,在一阵长笑中转身离去了。
第84章 何处埋奇骨
吐蕃铁蹄兵临城下不过是片刻的事,城头上的士兵眼见着吐蕃大军兵分三路,从三面向狄道城渐渐围来。此处地势平缓,视野开阔,众人一眼便望见吐蕃大军密密麻麻却井然有序的队伍,无数精亮的矛头和刀尖在日色下折射出凛冽的寒光,八面旌旗遮天蔽日,几乎掩住了那点熹微的曙色。
城内众人听着那得得的马蹄声以及铁甲摩擦相撞的声音,只觉那遮天蔽日的旌旗几乎也要笼罩了他们心头。
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打听到前来攻打狄道的吐蕃大军在六千人左右,这还是因为吐蕃人联合突厥部落进攻北庭及安西,分去了他们大部分兵力。狄道被困近一月,粮草断绝,吐蕃人判断狄道已是囊中之物,便将大部分兵力调去支援其他地方。
但这七千兵力皆是精锐之师,又有蜃海楼相助,而狄道城内不过两千饿得眼发晕的兵士,兼一千多武林高手,和一群老弱妇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场不可能打赢的仗。
身后城内无数百姓叫喊着开城门降了吐蕃人,赵公安是个空有一腔报国之心却没什么主见的,求助地看向旁边的人:“各位英雄,如今吐蕃人兵临城下,咱们城中守卫只有两千,民心又不在我们这里,可要如何是好?”
谢还山道:“赵公何须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咱们身怀武功,一个杀十个吐蕃人都绰绰有余,又何惧这六千吐蕃人?”
城头上的各路群豪纷纷附和,本来饿得萎靡又被城中百姓们扰得垂头丧气的士兵士气大涨,呼号声连绵不绝,在城头上起起伏伏。
赵公安心下也安定了不少,动容道:“多谢各位英雄相助!狄道若能渡过今日难关,改日击退吐蕃,赵某请各位英雄去我长安赵家喝酒!”
他这话音刚落,一支羽箭忽地从前方劈开空气扑来,赵公安只觉被一股大力拉了一把,那支羽箭已穿过他的发髻,将他钉在了背后的城墙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