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路(374)
五儿子不用说,又蠢又毒,这辈子应该出不来了;六儿子平庸无能,要真坐上了那个位置,不说兄弟们服不服他,恐怕连朝堂上的大臣都能耍着他玩。
七儿子更不用说,这么些年,也没见他干过正事,八儿子就比孙子大五岁,还不如孙子聪明,算来算去,还不如孙子呢!
裕郡王府,纪黄启看着舅舅,想要舅舅最近的部署,心中越发生气,问道:“舅舅,现在父皇已经定下了皇太孙,就算日后太子死了,也有太孙在,我还有什么希望!这样的关头,你竟然只关心礼部尚书的位置。”
“殿下莫急,你如今的样子,像极了诚郡王。”王侍郎点了一句。
“那个废物,在旨意下来后就破罐子破摔了,现在连朝会都请假了,舅舅你竟然拿他同我比?”
纪黄启想到这事,心中更是愤恨,父皇永远都是这样,眼中只有嫡子一脉,其余的儿子就算再优秀也比不上嫡子。
就算现在这个太子废了,他还是想要扶持嫡孙,凭什么!!
“殿下,你的心不稳了,现在还没有尘埃落定,静下来,好好谋划,说不定还有一丝希望。”王侍郎说道。
见这个皇子外甥听进去了,王侍郎继续说道:“能影响官家决断的只有政事堂,像这次立皇太孙,只有政事堂才能提知道,甚至出主意。而现在政事堂中的并没有我们的人,以范岳还会给我们传些消息,如今巴不得跟我们撇清关系呢!”
“就算有了礼部尚书之位,没有其他职位,你也进不了政事堂,不是吗?”纪黄启开始思考。
“没错,但得到了礼部尚书的位置,后面的就好走了。”
“虽然礼部不如吏部和户部,但是它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科考,礼部举办科举诸事,和学子们自然亲近。要是再得到几年后的会试主考官之位,殿下的势力便能扩张出去。”
“舅舅说得对,学子虽然刚刚步入朝堂,但正是好招揽的时候,要是其中有个像唐兼之这样的,怎么着也能有一争之力。不过唐兼之这样的太少,能有一半也差不多了。”
王侍郎看着外甥,果然,再理智的人遇到权利都无法保持往日的样子,又说:“殿下,我们现在只能一步一步来,虽然有了皇太孙,但是皇太孙年幼,就算日后继位,你身为叔叔,还对付不了他吗?”
这是世家能不能再兴起的最后一搏,自泰安帝继位,世家一步步没落,永熙王氏,本是世家谱中排名列的世家,士禄公卿出过不少,可如今,却连政事堂也进不去。
只因官家重视寒门,从开朝时的满朝皆世家,到如今,世家只占了朝堂上的一半,而高官中,几乎无世家,这让王昶怎能甘心。
而政事堂中唯一的世家出身的范岳,却不打算重兴世家,只想求全。
所以就算范岳同为世家,他也不会手下留情,吏部、户部他难以进入,官家也不会让他当上这两部的尚书。
但是礼部,他还能一争,他是二皇子的舅舅,和妃的哥哥,就算再不喜世家,看在这两位的面子上,还是能升迁的。
至于兵部、工部和刑部,他从没放在眼里过。
纪黄启有些沉默,从最开始的笃定,到现在他已经开始迟疑了,太子没死,父皇身体康健,现在还有一个皇太孙。
而自己这边的势力却在缩小,一直拉拢不到朝中重臣,他手中并没有兵权,之的插手,父皇明显已经察觉到他了,暗地里培养的人手被打压了过半。
剩下的一半,连殊死一搏都不够,这些都让他产生了迟疑,但同时他心中的野心,不允许他就此放弃,终于,他下定了决心。
“舅舅,我们在翰林医馆院是不是还有人手?”
“有个医官副使在,你是想?”
“没错,既然做了,我还是想要做下去,既然父皇旨意已下,只有父皇和太子都死了,而一个年幼的皇孙,根本不会是我们的对手。这样,我们才有希望,不然等他羽翼丰满,恐怕再无可能。”
王昶点了点头,说道:“这事要好生谋算,我先入主礼部,然后再联合我们的人,给太子下药,而这药也得好生寻找,最好能不露破绽,让太子慢慢虚弱而死。”
“不过此事依然有风险,那医官副使,并不负责太子的身体,就算有了药,也只能另寻时机。”
“而官家那边更是难办,若是能有你母妃帮忙,那么官家因为太子之死,伤心过度而亡,是最好的方法。”